劉玉
(成都愛爾眼科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感染性眼內炎多發生于手術后,90%由細菌引起,雖然內眼手術后感染性眼內炎的發生率僅為0.07 ~0.40%,但感染性眼內炎是一種會嚴重損壞眼球的并發癥,是眼科手術破壞性最大、最嚴重的并發癥。若發生感染,即便能早期發現、治療及時,不能痊愈的病例仍然存在。一旦未能及時確診與治療,后期很容易導致患者視力下降,眼球內部組織結構損害,甚至需作球內容物摘除,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后果[1]。眼科手術的特點是持續時間短,接臺手術量多,同一手術間每天可能安排多臺手術,導致手術間環境細菌含量升高,部分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意識欠缺,造成手術切口的感染的幾率增大。此外,近年眼科疾病患病率逐漸升高,手術量隨之增多,術中器械周轉不夠,器械清洗消毒滅菌不合規范,也會大大增加術后感染的發生率[2-3]。因此, 應該做好手術室各類管理工作,保持手術室的環境清潔,按規范執行眼科手術器械處置流程,嚴格消毒滅菌,加強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意識[4]。以下就眼科手術室感染可控因素及防范措施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手術室層流凈化設備不合格、故障致手術環境不清潔,術前未按要求提前開啟層流系統,接臺手術間及每日術畢手術間的消毒工作未落實。很多原因致手術環境中細菌漂浮量增多,如醫護人員高頻率走動、頻繁移動儀器設備,術間門頻繁開啟關閉等。同時由于眼科手術量大,接臺多,用時短,未正確使用快速壓力滅菌鍋,致醫療器械清洗不徹底,消毒效果未達標。
手術用的治療用物或侵入性材料屬于患者感染的外源性因素,如手術所用的灌注液、沖洗液、粘彈劑、抗生素藥物,一次性消耗品手術包、張力環、注射器、手套、人工晶體等,一旦這些用物采購不合格,失效、損壞或未按規定使用,攜帶病原菌將可能對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醫護人員是手術部位醫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來源。即使手術人員完全按照無菌操作進行,但醫務人員皮膚的鱗屑及內衣上的細菌,均可能透過潮濕的手術衣,無菌巾進入手術野或經過手術室內空氣傳播至手術野,使手術患者發生手術部位感染。加之部分醫護人員疏忽,如術前洗手未能徹底消毒、術中無菌技術操作意識薄弱,更會增加患者的感染概率。
2.1 建立完善的消毒滅菌隔離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門是手術室,手術的成功和預后與手術室的消毒、滅菌等息息相關[5-6]。感染手術應特別注明并安排于負壓手術間,有嚴重感染患者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并作隔離標示,感染術后器械用物按規定處理,盡量使用一次性敷料,特殊感染手術應參照相關標準進行處理。醫院感染部門應紫外線燈管強度每季度監測1 次,空氣、一次性物品、滅菌物品每個月細菌培養1 次,每個月監測工作人員外科洗手效果1次,高壓滅菌爐每周進行1 次生物監測。
2.2 嚴格手術室環境管理
手術室衛生工作均應采用濕式清掃,限制區走廊,接臺手術間分別采用250mg/l、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清潔,每日術畢對手術間進行終末處理。手術室每周進行大清掃,用25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術間無影燈、墻壁、門窗、室內物面及手術間地板。所有進入限制區的物品、設備,應拆除外包裝、擦拭干凈方可推入。使用潔凈層流空調系統每次手術前30 分鐘打開層流空調系統,接臺手術間隔依據手術間層流凈化等級而定,確保手術間空氣凈化。嚴格管理手術室出入制度和參觀制度,參觀人數不可過多。無菌物品應存放于溫度24℃,相對濕度小于70%、換氣次數每小時4 ~10 次,保持相對正壓的環境中。載物架應距地面20 ~25cm,離墻5~10cm,距天花板50cm。每周用消毒液清洗儲物柜1 次。進入無菌物品儲存區要戴口罩,接觸無菌物品前應洗手或者手消毒。
2.3 注意無菌技術操作
醫務人員應明確無菌概念、建立無菌區域:手術者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以及治療臺面以上為無菌區,戴手套的雙手不得扶持無菌臺邊緣及邊緣以下,如用物疑似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應立即予以更換并重新滅菌。嚴格執行無菌物品管理要求:無菌區內所用物品必須是滅菌的,若無菌包有破損潮濕、可能污染時均視為有菌,不準使用。無菌物品墜落后,不可撿回使用;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無菌容器內,必須重新滅菌后再使用;無菌包打開后未被污染,超過24 小時不可使用。術中執行無菌技術: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手術人員更換位置或術中傳遞器械應注意無菌操作,保持無菌巾干燥,手套破損立即更換,術中減少開關門次數,減少人員走動,參觀人員距離手術人員30 厘米以上。
2.4 手術器械嚴格消毒,強化醫療手術用品管理 眼科手術周轉快,應確保有足夠量器械進行周轉,嚴格對器械進行消毒滅菌。術畢器械要分類處理,感染手術按相關清洗消毒規范處理。精細儀器用超聲清洗器清洗,烘干。術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和患者植入物由醫院設備科統一采購,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不得混放,使用前檢查有效期,滅菌效果、包裝有無破損。術中植入物應在開啟前嚴格執行兩人查對,使用應有記錄。手術臺上疑似污染的耗品不得使用。
眼科手術常常需要連續接臺,因為手術時間不長,手術量大,節奏快等特點,更易造成手術切口的感染。術后感染的發生與眼科手術量逐年劇增,器械供應不足, 器械消毒滅菌效果無法保證也有重要關系[4-5]。建立完善的消毒滅菌隔離制度,嚴格手術室環境管理,手術器械嚴格消毒,醫療手術用品強化管理都應當予以重視[6]。
眼科手術室醫務人員主動學習感染性眼內炎的來源,明確哪些因素是可預防或可控,加強無菌操作意識,相互監督,嚴格管理,有效預防感染性眼內炎,大大降低了眼內炎發生率。實踐證明要為今后的眼科手術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有效控制院內感染,對眼科手術室的每一個環節引起重視,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減少間接感染途徑,使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工作步入科學管理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