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智祥 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中國畫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我們在鑒賞中國畫時要從繪畫技法、筆墨、色彩、構圖、意境、文化底蘊等角度入手,充分挖掘中國畫的藝術價值。中國畫與國外油畫、漫畫的創作方式和繪畫技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其運用中國傳統的筆墨紙硯進行繪畫創作,能帶給人回味無窮的鑒賞體驗。筆者認為,美術教師可以在中國畫教學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讓中國畫“動起來”,將繪畫技法和鑒賞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對傳統美的感悟能力;融入對比鑒賞理念,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畫家的作品,來加深學生對中國畫繪畫技法的掌握;注重藝術鑒賞體驗和中國畫臨摹訓練,讓學生逐漸掌握中國畫的繪畫技法。
根據合作對象的不同,中國畫可以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大題材;根據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總體來說比較細膩、考究;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主要包括了勾勒、用筆、用墨、沒骨、設色、水墨渲染等技法。中國畫鮮明的藝術特色之一就是“意在筆先,畫盡其意”,通俗來說,就是形神兼備,講究畫作的意境美,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如“天人合一”理念。中國畫歷史延續幾千年,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文化底蘊、審美理念等,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畫風,在世界繪畫史上獨領風騷。中國山水畫利用墨色進行渲染,體現了山水一色,展現了秀美的山川大河;工筆畫體現了中國畫生動傳神、活靈活現的筆法,生動傳神地描繪了花鳥魚蟲的形象,充分展現了中國畫細膩傳神的創作理念。中國畫和生活密切相關,很多都描繪了自然風光、勞動場面、花鳥魚蟲等,讓中國畫創作富有生活氣息,能夠最大限度地引起欣賞者的共鳴,以提升中國畫作品的藝術感染力[1]。
很多美術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把側重點放在繪畫技法教學上,從基本的構圖、墨色渲染、形象勾勒等方面進行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是機械地重復繪畫技法,沒有融入自己的中國畫創作理念,以致創作出的中國畫作品沒有個人風格。
中國畫繪畫技法多變,不同畫派的繪畫特色也截然不同,很多美術教師還是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依照講解、臨摹、打分的形式很難全面地講解中國畫繪畫技法。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很難把中國畫的藝術特色全部展現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就會逐漸喪失。
筆者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了中國畫鑒賞和繪畫教學的新橋梁,把枯燥的中國畫理論知識利用微課進行呈現,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激發了他們的自我創作興趣。例如,美術教師在開展山水畫教學時,利用微課展示了山水名畫《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并從互聯網上下載了相關視頻,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利用電子熒光屏呈現的《千里江山圖》,展現了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特色。《千里江山圖》是我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運用傳統的沒骨、勾勒、渲染等繪畫技法,展現了秀麗的山水美景長卷。畫作呈現了濃淡相宜的青綠色,符合中國人含蓄的色彩審美理念,又展現了碧綠的江水、翠綠的樹林,讓人感受到畫作中的勃勃生機。《富春山居圖》則描繪了富春江畔的美景,美術教師可截取一些美術鑒賞家對這幅畫作的賞析,讓學生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來欣賞這幅畫作,從畫家細膩的筆法、留白藝術、布局結構、色彩搭配等進行詳細分析講解,以彌補教材上的不足,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學習山水畫的繪畫技法,從而提升學生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水平。
美術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畫家作品開展鑒賞教學,通過將不同風格中國畫進行對比,凸顯出每一幅畫作用筆、用墨的特色,讓學生盡快地掌握中國畫繪畫技巧。例如,教師在講解山水畫繪畫技法時,可以結合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畫家石濤的《山水清音圖》和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進行對比鑒賞,深深體會這兩位山水畫大家不同的繪畫風格。石濤在《山水清音圖》中采用了重疊而對峙的構圖,畫作中描繪了山巖、奇松、竹林,畫中左部有一瀑布直瀉而下,水流沖擊著青石,翠竹輕微擺動,仿佛在合奏“山水清音”。石濤對筆法中的陰筆陽筆運用得非常嫻熟,運用橫、豎、粗細不同的筆法進行線條勾勒,是歷代以來陰筆陽筆融合方法的經典代表作品。北宋畫家范寬的山水畫筆鋒雄厚,擅長使用濃重的墨韻來進行創作,在《溪山行旅圖》中利用冷峻的陽筆線條勾勒出了雄偉的溪山,細致刻畫了山石的紋路;利用濃重的陰筆墨色描繪了秦嶺山脈的壯麗景色,尤其是畫卷中央的懸崖峭壁,讓人不禁望而卻步,山下蜿蜒山路上行進的商隊,著重刻畫了商隊的駱駝,甚至還有山間潺潺的溪水,使畫面仿佛流動了起來,真正展現了商隊行旅的場面。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鑒賞這兩幅山水傳世名作,學習中國畫傳統的繪畫技巧,利用繪制山脈所使用的皴法、刻畫樹枝、花卉常用的沒骨法等,讓名家名作成為學生臨摹的樣本,使其真正掌握中國畫繪畫技法。
筆者在中國畫教學中創新了傳統的臨摹教學,采取逐個擊破的方式,帶領學生逐一攻克中國畫繪畫技法的用筆用墨。例如,在山水畫繪畫教學中,筆者首先從基本的山脈畫法開始講起,選取一些歷代名家名作進行臨摹,如對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進行臨摹訓練,引導學生注意細節的臨摹,如山石的起筆、皴、點等技法的運用。筆者為學生詳細演示了山石的畫法和筆法,第一步是畫筆中鋒的陽筆勾勒山石輪廓,注意對墨跡深淺的控制;第二步在山石暗部的輪廓內側鋒陰筆加皴,加強山石的立體感;第三步在皴的縫隙間加皴,加強山石的質感;第四步在皴擦間用陰筆淡墨渲染山石暗部,要多用水分進行墨跡的稀釋;最后一步是對畫面的整體調整,根據皴、墨法等進行合適調整,完成山石的創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名家名作的臨摹經驗、教師的演示進行自主練習。筆者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嘗試把自己對山水畫筆法陰筆陽筆的理解融入創作中,如把勾畫、皴、皺等繪畫技巧融入山石創作中,嘗試利用濃淡不同的墨法進行點綴。學生在臨摹名家名作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發現不同畫派刻畫山石、河流、樹木等技法都是不同的,美術教師要鼓勵學生記錄下自己的鑒賞體驗,并結合自己對中國畫的理解進行創新,從而賦予中國畫創作新的生命力,讓更多的學生愛上中國畫。
總之,美術教師要把中國畫鑒賞和繪畫技法教學融會貫通,讓學生首先掌握鑒賞中國畫的方法,再從意境、筆法、墨法、構圖、色彩等角度進行中國畫創作,以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創作能力,并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中國畫教學是一個兼收并蓄的工程,美術教師可以融入古詩詞、臨摹、名家名作鑒賞等理念,推進中國畫教學的改革,讓古老的中國畫煥發出新的生機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