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星星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美聲唱法發源于意大利,在意大利廣泛傳播是在文藝復興期間,與人們不滿單調宗教型音樂有關,其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表演形式可抒發豐富的情感。美聲唱法逐漸形成體系之后,其富含的科學演唱技巧賦予其極高的美學價值。無論零基礎還是有演唱經驗的學生,對其進行美聲唱法教學,要使用明確的美聲唱法來規范審美體系,在后續的基礎訓練中要不斷強調這一點。
美聲唱法教學需要從基礎訓練入手,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良好的基礎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將美聲唱法運用自如。美聲唱法教學需要遵循科學的訓練體系,讓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美聲唱法的精髓。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一下美聲唱法教學的基礎訓練方法要點,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正確的形體狀態在美聲教學及舞臺表演中較為重要,不正確的演唱姿勢對演唱的影響極大。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及戲曲演唱對表演者精神面貌的要求上有著共同之處,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演唱表演的起點。演唱者在表演時要保持身體放松,但是身體不能松垮,也不能僵硬,雙臂保持自然下垂狀態,雙腳距離與肩膀同寬。演唱訓練時要保持脊柱向上處于挺拔狀態,將歌唱的支撐點放在脊柱上。通過這樣的演唱姿勢訓練,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身體的積極性,讓發聲的腔體維持通暢與穩定狀態。演唱姿勢訓練中,學生除了要進行形體訓練之外,還需要進行面部狀態訓練,演唱時眼睛要平視前方,在微笑的狀態下發聲。發聲時咬字開合度大于說話狀態,切忌過度拉扯下巴,同時要保持適宜的胸腔共鳴,找到演唱狀態。
要學會美聲唱法,就要先練好呼吸,氣息穩定順暢對于維持良好的演唱狀態有著積極作用。呼吸訓練主要包括吸氣和呼氣訓練,美聲演唱的吸氣方式和自然狀態下吸氣方式不同,自然狀態下的吸氣是緩慢的下意識動作;美聲演唱中的吸氣要主動進行腹式吸氣,感覺到小腹中有氣流。在美聲演唱教學中進行吸氣訓練,教師可采取“聞花法”,讓學生在放松舒緩的狀態下深深地將氣息吸入小腹中,并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后保持腹式呼吸。鑒于學生在“聞花法”吸氣訓練中常出現吸氣過淺、過猛及姿勢錯誤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控制吸氣方式及方向,感受到對氣息的控制,迅速擴展腔體,掌握快速調動演唱狀態的能力。在美聲唱法的呼氣訓練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呼氣要點,之后讓學生訓練氣息的順暢呼出。在呼氣訓練中,教師可使用“嘆氣”練習法,讓學生說嘆詞感受氣流向體外送出。
學生在掌握呼吸訓練方法之后,下一個較為關鍵的訓練點是掌握聲門運用,讓喉嚨發音保持穩定,進行發音訓練。在呼吸訓練中,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喉頭不穩。聲帶對聲音的穩定性起著決定性作用,喉嚨高低關乎聲帶張力,喉嚨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美聲演唱。美聲演唱的發音訓練中,教師可采取集中訓練來讓學生的喉嚨穩定,也可采取無聲訓練、主觀想象、音樂旋律向上時喉嚨與氣息作方向處理。無聲訓練中可手摸喉結,大口吸氣并感受氣息和喉嚨走向,長期練習能夠使學生鞏固基礎。演唱發聲時進行主觀想象,可以回避喉嚨的生理力量,穩定喉嚨。氣息和喉嚨的方向處理,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建立發射行為,還能擴展學生的音區,幫助其掌握高音演唱技巧。
美聲演唱的科學性在于歌唱中運用共鳴腔體,將身體視作大音箱,讓多個小音箱產生共振效應。美聲演唱主要包括胸腔、口咽腔及頭腔三大共鳴,美聲演唱聲音穿透力和音量受到宮腔腔體運用效果的影響。胸腔共鳴的訓練中需要打開胸腔,讓所有的音向胸口振動點集中。在口咽腔共鳴訓練中,可借助抬眉毛、抬腦門的方法,打開鼻腔,促使口腔更好地銜接共鳴。在頭腔共鳴中訓練中,要多調動大腦現象反射點感覺,利用氣息作為支撐。
基礎性的演唱技術訓練中,演唱者需要重視心理活動訓練,即使細微的心理差異也會影響演唱的聲音效果。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美聲演唱的心理活動訓練時,要著重從演唱欲望、演唱想象力、演唱激情、演唱勇氣四方面進行訓練。當學生應激能力不強時,需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調整演唱技術難點,及時克服美聲演唱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通過講解、示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有激情地完成美聲演唱,并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演唱想象力訓練中,教師需要借助各種形象幫助學生開啟演唱想象力大門,長期堅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演唱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