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格日樂 娜仁其木格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
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具活力的群體,但是一些因素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文化選擇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辨別障礙[1]。因此,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應共同建筑一個有力量的心靈家園,并建立一條有共通性的精神紐帶,以此作為其傳承本民族文化和吸收現代文化的渠道。
首先,在多元文化視域下,研究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有利于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外來文化不斷涌入國內,在文化整合和文化沖擊下,我國思想文化的安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民族的特征將會隨著文化的流失而消逝,學校若想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價值觀認同感,就必須使其先尊重和熱愛優秀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這樣學生才能自覺抵制不良文化對其思想的侵蝕,從而維護我國思想文化的安全。
其次,在多元文化視域下,研究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有利于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在多元文化視域下,研究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有利于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和諧發展[2]。培育少數民族大學生價值觀認同感,能夠增強其對我國整體文化氛圍的認同感,使其意識到民族屬于國家,只有維護各民族之間的和諧穩定,才能夠促進國家的繁榮發展。
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借自身經濟優勢,在全世界各領域占據著壟斷地位,并且把它們所承載的價值觀傳播到了全球各個角落。在校園里,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熱衷于慶祝西方洋節日,而我國的傳統節日則遭受“冷板凳”待遇。其中,傳播媒體是西方文化的主要寄生體,是其推行文化霸權手段的主要載體,大學生沒有經過優秀的思想文化意識塑造,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尤其是藝術類學生,其需要學習世界各國文化課程。作為一個較容易接受新觀念的群體,在對國外文化向往的過程中,他們對我國文化的態度及情感在逐漸產生變化,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會逐漸失去信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化占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網絡文化”是一種與現實文化相聯系,又有所區別的一種文化形式?;ヂ摼W一方面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平臺,也能夠讓大學生徜徉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面對五花八門的新觀點及形形色色的人群,少數民族大學生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面對重重誘惑卻不知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3]。在網絡世界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性,暢所欲言,并且可以搜索到任何需要的信息,但是,這樣的網絡文化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塑造。
歷史虛無主義就是指在西方唯心主義歷史觀錯誤思想的影響下,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的一種政治影響思潮。在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再度興起無疑會對可塑性極強的大學生產生極大的危害,歷史虛無主義極度地歪曲了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瓦解了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從而破壞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意識。
由于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科學文化學習及思想意識都比較薄弱,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意識,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感訴求,并且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并使其成為學生行為的有效規范和準則[4]。
高校需要在教學上增加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活動,這實際上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全面精神洗禮。學校可采取“曉之以理”與“動之以情”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掌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尊重每位少數民族學生的獨特性,并通過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來增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及愛國主義意識,從情感方面加強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歸屬意識。
只有加強課程教學的實踐性,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真正轉變成思想融入每位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的靈魂中。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課開始采用案例教學的手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學生將政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有效解決了少數民族學生固守本民族文化,卻不能靈活變通的問題,并且緩解了學生對現代主流文化既排斥又期待的矛盾,讓學生能夠在親身實踐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所在。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各個民族優秀的學生代表,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促進各民族地區和諧發展的中流砥柱,其中的藝術類大學生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而大學階段正是他們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優秀文化因素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并對其成長起到了不可預估的作用[5]。因此,高校需要在社會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因素已經逐漸成為少數民族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內在因素,這對其外化行為存在極其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