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琳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在當代美術教育教學中,教育者更注重弘揚民間美術,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增加接觸、學習民間美術及其相關作品的機會,讓更多人體會我國民間美術的內涵意義。學習民間美術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還能提高其藝術創作水平。我們應對民間美術等傳統藝術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賞析,通過傳統藝術形式的熏陶,增強自身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本文將從民間美術作品的內涵和“美育”元素兩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民間美術是由廣大群眾創作的、用來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的藝術創作形式。提及民間美術,我們首先會想到一些詞匯,如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秦漢的石雕陶俑及出自質樸的勞動人民之手的剪紙和風箏等民間美術作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得出,創造民間美術作品的主體是廣大的勞動群眾。民間美術具有時代性。在古代,民間美術作品離不開人們的日常生活,它不同于貴族的美術作品,是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的民間藝術。
民間美術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它不僅是美術的來源,也是美術的發展趨勢。過去的民間美術傳承是以畫卷為載體,向大眾展示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首先,從民間美術的本質特征來看,自然景觀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贊美,因而描繪自然景觀的民間美術作品數不勝數。其次,人民群眾創造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和美術作品豐富了民間美術。例如,各種喜事、祭祀活動、習俗節日活動中的所需物品,都是民間美術作品的充分體現。民間美術以其簡單的形式和完美的功能取勝,不僅滿足了創作者的精神和物質需求,更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民間美術是全體勞動群眾智慧的結晶,也反映了其所屬時代的簡單審美觀念。
民間美術作品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歷史的重要產物。民間美術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圖畫、可靠的歷史數據,更多的是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歷史和以史為鑒的故事。經由歷史學家的分析,讓我們從中不斷地汲取養分,讓現代人可以從流傳下來的民間美術作品中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的民俗、民風。如果我們不再重視民間美術,任由其被歷史的大浪沖走,那么中國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將不再完整。
在過去,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并不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但他們的世界也不枯燥無趣,眾多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就直接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追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不斷增加。為此,創作者要更善于從民間美術作品和國內外的美術作品中吸取養分和靈感,更高效地創作人們所需的美術作品。因此,每個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都要敢于突破原有思維的束縛,大膽地運用成熟的創作技巧,多角度、多維度地描繪事物,將各種姿態的描繪對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唯有這樣,美術作品才能凸顯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創作的靈感才能自然流露。
多種學科的融合教學,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各科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民間美術作品已經為繪畫、設計等美術專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信息和靈感。例如,全國各地的剪紙藝術、在各地區廣泛傳唱的戲曲、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皮影戲,這些都是由歷史故事改編而成的,是最為常見的民間美術作品。了解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學生的美術、歷史、政治等方面的學習。
無論古代的還是當代的,創作民間美術作品都是自我審美的升華過程。通過對民間美術作品的學習和鑒賞,我們不斷地汲取營養,不斷地提高自己。我們可以從民間美術作品的角度出發,感知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自我批評和自我修正,同時通過對民間美術作品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民間美術是美術文化的根本所在。中華兒女用智慧創造的美術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依舊燦爛多彩、獨一無二。當代年輕人應當從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民間美術文化的內涵,了解美術作品的價值,進而讓民間美術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