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晴 福建師范大學
漆畫起源于傳統漆器,是一種在漆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優秀傳統藝術。天然大漆的主要特性為半透明性、防腐性和耐酸堿性。漆畫富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表現方法,以及表現的材料和工具。現代漆畫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魅力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作為漆畫創作者,我們不僅要繼承其精髓,更要注重創新與創造。
“在美術創作中,始終起著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所謂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形式,它反映著人對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實的主觀態度”[1]。這就是說,情感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看法的一種心理反應形式,這種反應形式屬于主觀因素。因為情感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而是對主客體間的某種關系的反映,因此情感表現為對客體的帶有一定主觀思想的態度,如贊美或批評、愛或憎等,其中積極的情感表現是美術創作中的一個顯著的特點。美國符號論美學家Susanne K.Langer認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就是可以將人們的情感表現出來給別人觀賞,把人類的情感轉化為可以看見或者可以聽見的形式的一種符號手段”[2]??梢姡囆g語言是手段,而藝術歸根到底是創作者的情感態度、情緒價值判斷的一種反映與表達,人們可以借助藝術進行情感交流,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創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情感在藝術家創作的過程與畫面的呈現效果是緊密相連的[3]。
情感表現是漆畫創作者思想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在創作中要注意作品內涵的傳達,以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在畫面的呈現為主,以表現工藝技法為輔。創作者常常運用漆畫材料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漆畫的技法豐富多彩,有彩繪、鑲嵌、研磨、雕刻、堆漆等,種種工藝手段均服從于畫面藝術表現的需要[4]。
漆畫的表達情感可通過材料和技法表現出來,材料和技法是連接主體和客體的紐帶,也是理解主客體的重要因素。漆畫在創新中所探索的材料和技法越發豐富,也使我們在漆畫語言的表現形式上更加寬廣。材料與技法都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有可能導致因情感的削弱而忽視了情感的表現,會使漆畫離藝術領域主流日漸疏遠,成為一個封閉性的技術團體,最終將被壓縮生存空間、削弱文化價值、融入其他畫種而喪失幾十年來取得的成績。漆畫若要發展,創作者必然要提高個人修養,必然要走向社會、貼近生活、關愛社會,擺脫裝飾物的局限,創作具有深刻思想、內涵意境和新穎形式的作品。
1.創作中技法的情感表現
漆畫的技法多種多樣,如何利用不同的技法對畫作內容進行合理的組合和安排,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與材料進行結合,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關于漆畫的技法運用,我們不僅要繼承傳統技藝的優點,還要不拘泥于傳統的表達形式,大膽地與當代藝術發展形式接軌,進行新的嘗試,除大漆的偶然性之外,在創作過程中亦可根據創作者的思想意境對畫面進行把控,合理利用傳統漆藝中的技法[5]。
2.創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現
我國古代漆藝工匠使用的皆是大漆,故在顏色上具備了大漆所有的本質屬性。古代的大漆顏色除黑色和棕色之外,經過漆藝工匠對天然礦物質與大漆的調和,還出現了金色和紅色。古人甚是歡喜紅、黑兩色,因為紅、黑兩色在古代的傳統文化中代表了吉祥。經過一些漆藝者的努力,出現了色彩種類多樣的推光漆、腰果漆,為漆畫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色彩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同的色彩給人們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6]。例如,紅、黃、橙等暖色調與藍、綠、紫等冷色調形成一種對比,前者讓人感到溫暖、活潑、陽光,后者讓人感到壓抑、孤獨與沉寂。色彩冷暖調的合理利用可以傳達出創作者的情感和創作意圖。
3.創作中物象的情感表現
我國傳統漆畫裝飾性強,用色單純、題材單一、樣式傳統、線條分明。近現代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和抽象藝術文化的涌入,對我國的傳統漆畫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許多漆畫創作者在受到了民主與科學思想的影響后遠赴歐美、日本求學,為中國帶來了西方素描、色彩透視、解剖等造型基礎知識,再與中國漆畫的繪畫傳統語言進行探索結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漆畫創作者已不再局限于傳統漆藝手工制作層面的研究,更是注重其人文性、意識形態與繪畫性。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注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情感,可通過漆畫的藝術語言形成抽象的、和諧的、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形象[7]。這種藝術形象不受形式限制,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根據作者對漆畫的情感注入,觀賞者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釋放出的情感。
情感是藝術中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征,藝術中不能無視情感表現的感染,要動之以情,否則藝術將無法成為真正的藝術[8]。中國傳統藝術理論也重視情感的作用,如“以情造景”,但我們也不能片面地強調主觀感受,要全面理解主體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做到真正地認識美術的本質。創作的主體和客體的對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步驟,先要“立意”,然后才能“用筆”。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先了解社會生活的審美認知,然后才能用各種手段表達這種理解。而立意就是漆畫作品進行意境構思的第一步。漆畫創作中的“意”來源于創作者的主體意識范疇,是創作者思想凝結和升華的過程。要想讓作品富有生命力,創作者必須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可以在創作中與社會題材相結合,爭取能夠表達出自己對生活的一些看法與感受,并且通過漆畫語言來對其進行表現。
情感是藝術創作永葆生機的生命力,在漆畫創作中我們要遵循創作者的情感是美術創作的動力這一規律。一幅作品,在未注入創作者的情感前只能算是一種觀賞品,但創作者賦予它情感色彩之后,它便有了靈魂,它才能算是一件藝術品。打動人的作品往往是人們被情所動,因此情感表現推動著漆畫創作的發展。大漆神秘而絢麗,漆畫有著其他畫種無法表現出的肌理,也正是這種獨特的肌理效果,才需要在創作的過程中花費一些時間,有時在情感表現上沒有那么直接,等待漆層干透后,又不得不進行下一次的情感醞釀,故創作者可利用現代媒體設備的拍照功能和筆記本進行記錄,幫助自己找回對畫面最初的情感。
漆畫不在于筆觸畫得多還是畫得少,或者色彩使用得多還是使用得少,更重要的是畫面的意境,畫面的藝術構思要求創作者真正運用情感表達所傳遞的藝術觀念來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9]。我們不能單純地停留在對材料研究的層面,而是需要提高個人修養,體驗社會和生活,升華、錘煉和傳達自己的創造性情感,從而形成完整的畫面。當然我們也需要加強基本功訓練,更加嫻熟地運用所學技法來傳遞自己的情感。
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的優秀作品越來越多,都注入了創作者的情感思想。陳立德創作的大漆作品《皓月紅燭》深刻地表達了華僑老人的滄桑和孤寂苦候的結發夫妻遲到相聚的情景。這幅作品以一種讓人感到緊迫的色調表達出一種難言的凄涼、隱痛與無奈,此畫深沉的悲喜劇情懷也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者產生了情感共鳴。
現代漆畫若要發展,必然要走向社會、貼近生活、擺脫裝飾品的局限,創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內涵意境和新穎形式的作品。漆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創作過程的每一步都需要創作者經過精心設計,同時要付出大量的勞動、汗水與時間。漆畫創作過程不僅要求創作者對漆的固定特性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對大漆偶然效果有相對的把握,這也是考驗創作者智慧與膽識的過程[10]。對情感的表達成為眾多創作者常用的一個表現手段,是創作者個人藝術語言的表現,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創作者要關注創作背后的現狀,通過表達漆畫創作中“有意味的形式”,激發人們的審美感情。只有注重作品的精神個性,注重創作者個人語言的探索,才能創作出富有精神內涵的藝術作品,繼而推動漆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