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沛鑫
在影視藝術作品創作當中,光影藝術及美術設計必不可少,正是在二者的融合下,觀眾才獲得了更加真實的觀影體驗,可以感受超現實意識的實體幻象。其中,光影藝術是現實幻覺的擬真,而美術設計屬于平面直覺的擬真。通過分析擬真的目的及產生的意義可以發現,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藝術內核具有統一性特征。
在影視作品制作過程中,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都具有離散性特征,然而正是因為二者共有的內聚性,在表象及意象兩個層面,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具有統一性。在二者的內聚統一性作用下,影視藝術時空不再陌生,觀眾真正融入虛幻的時空當中,通過深度的融合,形成超時空的幻象,以此使視覺知覺得以有效貫通。
從本質層面來講,影視藝術是在陌生的視覺環境下所創設出來的異化認同,其與現實鏡像并不一致,影視藝術作品的創作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使觀眾產生現實排斥,因此,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都傾向于塑造藝術內涵。而從形式方面來講,二者的塑造也具有統一性。通過現代視覺效果,二者的藝術內涵得以統一,并且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以及濃厚的藝術設計,使影視作品實現了從現象向意象的轉化。
由于影視藝術具有動態性,在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融合應用中,對其動作設計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同時,影視藝術還具有動感性的特征,在動線及動勢的牽引下,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形體動作及設計元素也要遵循藝術設計學的規律與標準。因此,為了滿足影視藝術的動態性與動感性特征,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必然會相互滲透與交融。
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動線及動勢會對人的感官產生運動刺激,而在動線與動勢方面,光影藝術及美術設計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軌跡的顯性是其融合性的表現之一。還體現在隱性誘導方面,這是重要的藝術設計學行為表現,即通過視覺位移、透視以及梯度等技術表現手法,實現動線與動勢的藝術化心理驅策。
動線與動勢的融合,為動作設計創造了條件,為協作行為的表現提供了指引,使觀眾在視覺刺激下產生動作感應效應。其中既涵蓋了外物的運動效應,也存在暫時性的靜態畫面。通過光影藝術的動態化以及美術設計的靜態化表現的有效融合,實現了影視藝術作品畫面效果的呈現。通過運用現代視覺效果技術,二者的動作融合性更加突出,應以美術設計為基礎框架才可實現光影藝術動作的產生,且需在二者的深度融合下,影視藝術的現代化技術才可被有效應用。
在現代視覺效果技術支持下,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協作性更強,且不斷融合,使影視作品的精神感受更加明顯、視覺效果更加震撼。在二者的融合下,觀眾產生了難以分割的視覺感受,基于藝術設計學的視角,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于文本中誕生,但卻在現實中日臻完善,并且逐步趨于藝術化,實現了對原始文本藝術設計學皈依性的超越。
在藝術逐步超越文本之后,其超越與揭示現實的特性不斷顯現。在三維立體空間內,現實的客觀性與藝術的意象性矛盾更加凸顯,人們對于影視作品的理解與體驗受到了阻礙。在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融合下,可以實現突破空間與想象的三維光影展現,而這一境界則是藝術超現實性的重要體現。
對光影技術以及美術設計進行正面描述,主要是在視覺的基礎上建立起的視覺規訓,是運用藝術手段進行光影藝術的表現,可實現視覺感受的有效傳遞?;诖耍庥八囆g與美術設計在影視藝術方面具有皈依性。影視藝術超越了原始文本,并且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在多個不同方面都具有融合性,同時在超文本意義層面,二者還具有皈依性,進而使二者產生了殊途同歸的特質,這與藝術設計學視域下的規訓相一致,同時也與影視藝術的規范相統一。
在光影藝術與美術設計的動靜結合當中,活態藝術范式逐步誕生,并以藝術性形態呈現于觀眾的腦海當中,通過藝術幻覺與直覺,采用潛意識規訓的方式使觀眾的現實視覺及知覺得到強化,通過二者的統一性、融合性以及皈依性特征,在藝術設計學視域下,影視藝術作品得以誕生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