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恒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在高職音樂表演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地從專業技能角度來進行教學,還應考慮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及其對不同作品的理解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音樂表演技能與舞臺綜合應用之間的對接。尤其在針對音樂劇作品開展教學時,教師要知道應從哪些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應從哪些方面提高學生的舞臺綜合表現力等。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音樂表演藝術已相當成熟,觀眾對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要求越來越高。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會欣賞音樂表演本身,還會對表演者的專業能力進行評價。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基本的舞臺應用技巧,了解如何表現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才能從綜合的角度提升自身能力,才能達到觀眾對表演者的要求[1]。而音樂表演技能教學與舞臺應用之間的對接,能夠加深學生對舞臺表演的了解,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認識到自身不足,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舞臺表現力的目的。
在音樂表演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學生專業能力較強,但在學校期間缺少登臺表演的機會,所以缺少表演爆發力,導致整個舞臺表演過于平淡,無法充分展現自身實力。但通過教學與舞臺應用相關內容的對接,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些舞臺表演機會,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在舞臺表演時應達到哪種程度。另外,這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在之后的表演中可以充分展現自身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自信心。對于該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臺表演是最能展示其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學生只有具備絕對的能力才能具備充足的自信心[2]。但學生自信心的養成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受自身的舞臺應用能力影響,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對舞臺應用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能逐漸形成舞臺自信,為之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1.心理素質較差
想要實現音樂表演技能教學與舞臺應用之間的對接,教師要充分了解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經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在表演過程中無法充分展現作品應有的效果。這會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提高專業能力,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地將與舞臺應用相關的內容滲透其中,難以實現兩者之間的對接。
2.自身能力不足
對于歌舞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識譜、記譜是其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學生只有充分掌握整個表演的旋律,才能流暢地完成表演。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部分學生對此并不重視,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樂感足夠好,便可以很好地完成舞臺表演。但實際上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只有熟練掌握作品中的內容才能保證作品與舞臺完美融合,才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3.實踐機會較少
對于高職院校歌舞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舞臺實踐,教師才能發現學生在舞臺應用方面的不足,才能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在實際教學中,舞臺實踐機會較少,這就導致學生缺乏機會鍛煉自身舞臺表現能力,教師難以通過簡單的訓練發現學生的不足。這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不了解,阻礙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
1.教師對兩者對接重視不夠
大部分高職院校歌舞表演專業的教師會在教學中將更多精力放到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很少有教師關注教學與舞臺應用之間的聯系。教師忽視了舞臺應用相關內容在教學中的滲透,這不僅影響兩者之間的對接,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教師對舞臺應用認識不足
舞臺應用不是單純地指學生在舞臺表演過程中需要應用的一些技能,還包括舞臺燈光、服裝以及妝容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忽視對學生表演技能及肢體動作等方面的培養。教師對這方面認識不足,就會從根本上影響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
在音樂表演教學中,很多學生存在心理素質較差、缺乏專業能力鍛煉等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采用合理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與學校溝通,定期開展音樂劇競賽活動,讓學生自由結組,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相應的表演。這一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應具備哪些技能。在高壓狀態下,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還能夠彌補自身不足。例如,學生的記譜能力會得到提高,綜合素質也會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為了更好地加強音樂表演技能教學與舞臺應用之間的聯系,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認識到音樂表演教學與舞臺應用對接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合適的方式開展專業教學,滲透舞臺應用相關內容。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及專業技能,還能從提高學生的整體舞臺魅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音樂劇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舞臺行動規律對整體表演會產生重要影響。在舞臺上,表演者要通過歌曲、舞蹈及面部表情將作品內容展現出來,表演者在舞臺上的行動過程便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過程。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舞臺行動是整個音樂表演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音樂表演與舞臺應用的對接,就應注重舞臺行動與音樂表演的對接。例如,在經典音樂劇《貓》中,最開始是形形色色的貓以不同姿態入場,表演者需要通過自己的舞臺行動表現出自己扮演的貓的特點,還需要將一些歌舞場面與音樂本身結合起來,使每個表演者的行動都充滿活力,營造出符合《貓》的氛圍,從而有效實現舞臺行動與音樂表演之間的對接。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表演者要了解舞臺行動與表演任務間的關系
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舞臺經驗,不知道該如何通過自身行動來表現作品的感情。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讓學生知道需要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配合音樂進行表演。表演者只有了解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完美地完成舞臺任務。
2.表演者要了解舞臺行動與音樂作品間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從音樂作品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音樂表演不單單是對音樂進行演繹,還需要表演者通過行為舉止及歌舞表演來豐富整個舞臺。表演者的所有行動都會受到音樂節奏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感受到音樂中的情緒,才能將舞臺行動與音樂作品準確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進而實現音樂表演教學與舞臺應用間的高效對接。
歌曲演唱是音樂表演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情況下,即使人們不記得一部音樂劇的劇情,也會回想起其中涉及的一些音樂。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歌曲演唱在音樂劇中的價值,要注重從音樂劇表演的角度出發,在鍛煉學生基本功的同時強調情緒的表達。學生只有富有情緒地進行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展現整個音樂劇的精髓。
例如,在音樂劇《西區故事》中,不同幫派的角色出場時播放的音樂是不同的,演唱者的演唱情緒及演唱風格應隨著音樂的不同而變換風格。只有豐富的演繹方式才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并從演唱中了解整個舞臺的劇情,從而提高整個音樂劇舞臺的表演效果。
每場音樂劇的表演都需要將多種元素綜合在一起,而舞蹈及演唱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兩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舞蹈表演與舞臺之間的聯系。舞蹈表演指表演者利用肢體間的互動展現音樂劇的情節,由此可見,舞蹈表演是渲染氛圍、表達表演者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保證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體態行動將歌舞融合在一起,保證音樂劇的舞臺表演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音樂劇《演藝船》的教學中,舞蹈表演與劇情和音樂共同組成了音樂劇的三大元素,由此可以看出舞蹈表演是舞臺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專業教師想要實現高職院校音樂表演技能教學與舞臺應用間的對接,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當前的教學現狀。之后,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及音樂劇的發展情況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實現兩者對接的同時,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