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華 通化師范學院
“立德樹人”是當今幼兒培養重中之重的核心目標,關注幼兒發展,離不開合理與符合幼兒發展的科學課程的制定。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未來將呈現出多元化的課程設置。既生動又要生活化,讓幼兒在生活中無處不體會到藝術帶來的魅力,而這種魅力可能是來自熟悉的家鄉地域,所以地域資源真的對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組成意義。
教育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中指出:“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藝術教育資源,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升藝術教育的質量?!弊鳛閷W前教育師范生的美術教師,更有責任探索藝術教育與本土地域資源有效結合的可融入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內容。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高句麗文化、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在集安設都425年,高句麗王城、王陵及墓地是東北地區唯一一處獨立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鴨綠江國際經濟合作帶的核心區。通化擁有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品種豐富多樣。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思維方式、審美趣味發生了改變,“父子相傳、口口相授”的傳統民間文化,由于所處的時代環境、文化背景逐漸消亡而日漸萎縮,正面臨著時代的嚴峻考驗,對地方傳統文化,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迫在眉睫。
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存在著中國傳統文化基礎薄弱、地域文化缺失、西方文化侵入明顯的特征。要改善這一狀況,就需要構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幼兒課程,并著力提升幼兒園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
環境對幼兒教育有著啟迪的作用,環境創設的意義就是利用環境進行教育。環境的作用促使幼兒發揮主動性,參與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向期望的方向發展。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繪畫、手工作品(輕黏土民族飾品裝飾畫、輕黏土滿族圖騰等),其可觸摸、可把玩、可欣賞講解。環境在教育中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環境的創設直接關系到課程的設計、實施以及幼兒主體性等方面發展。因此創設一些幼兒喜愛的、積極互動的情境,并能創建幼兒開展主題活動的區域是我們教育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設置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課程時,充分考慮本地地域的文化性,針對幼兒喜聞樂見的內容來進行設置,足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其更易于接受課程內容,具體如下。
(1)旅游文化主題:通化地區是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地域,下轄兩區、三縣,代管兩個縣級市,是高句麗古都與薩滿文化發源地,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與秀麗的自然景觀,都值得去欣賞與了解。運用這些資源,創設課程“我的家鄉——通化”“集安高句麗風貌——將軍墳”讓幼兒全面了解通化地區的風景名勝,并通過幼兒大帶小活動“我當小導游”、幼兒攝影展“好玩的通化”等,將美術主題活動與當地地域文化相融合,對地域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不僅完成了原活動的預設目標,相比于原來的活動設計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
(2)民間藝術主題:“滿族剪紙”“滿族烙畫”“麥稈畫”“朝族服飾”“滿族服飾”等民間工藝品制作活動,讓幼兒躍躍欲試,激發了幼兒學習興趣,為他們的美術活動增添了樂趣。我們可以在活動中請當地的民間手藝傳承人來進行現場演示,提煉內容,便于幼兒理解與接納。
(3)地方美術主題:民以食為天,幼兒接觸與認知事物最初就是從嘴巴的舔、手的觸摸開始的。對可塑造的材料進行捏制,如輕黏土朝鮮族打糕、輕黏土朝鮮族高麗菜等造型形象、生動的美食,可提高幼兒的辨識與認知。再通過活動展示成果,請家長參與認知,提升活動效果,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地方特色文化。
在節假日,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美術拓展活動,走向戶外。例如,到通化靖宇陵園掃墓,追思先輩的英雄事跡,可增進幼兒對于地域歷史背景了理解,了解來之不易的生活背后的故事。總之,作為祖國的未來、家鄉的希望,幼兒有責任了解家鄉本土地域文化。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幼兒感受藝術的魅力,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讓家鄉地域文化走進幼兒的心里,從而自覺地保護它、宣傳它、傳承它,為未來的家鄉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