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毅 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長江師范學院前黨委書記、著名山區教育家夏士蓮老先生在附中創建之初就明確了附中辦學宗旨:科研基地、人才搖籃。
高校結合自身優勢,利用基地校資源合作辦學,做到優
長江師范學院的辦學目標就是辦高水平的、一流的應用型大學。對高校美術師范專業來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基地校的建設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地校是銜接高校與社會的橋梁和紐帶,能讓高校畢業生盡快適應地方美術教學。同時解決基地校教師水平和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附中依靠師院藝體專業優勢,承擔了教育部重點課題子課題“重慶市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專項課題——《藝體教育實踐研究》,結合藝體高考進行教學,為寒門學子打開藝術殿堂的大門。在附中的藝體教育中,絕大的份額是美術教育,本文著重探討高師美術教育與基地學校的結合。
高校教師作為代表,一頭連著學生,另一頭連著基地校,在教學中起帶頭作用,協調基地校和高校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保障基地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要求高校教師與時俱進,掌握美術教育教學、教研、教改新動向,與實際接軌。
高校教師綜合考量高校與基地校的需求進行課程安排,從中發現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檢驗高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基地校的教學需求,據此執行及調整教學計劃。積極開展科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注重高校學生的實戰演練。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主要面向中小學、幼兒園(包括企業和培訓機構,下同)就業,他們看中的是實際教育教學能力而不是文憑。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沒有經過教育教學實踐,理論不能聯系實際,不能勝任實際的美術教學工作。招聘學校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訓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所以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在系統學習、掌握美術教育專業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要利用基地校這個平臺,使自己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滿足社會需求。把自己真正融入基地校建設中,積極參加專業建設,拓展書本以外的知識。
附中以打造藝體教育特色學校為目標,有比較完備的美術教育培養體系并在師范美術學院的支持和幫助下不斷完善。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師生的參與、體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可以從方法的合理性、教育教學理念恰當與否、目標和預期的精準度檢驗教師和基地校的教學。利用社會滿意度的調查對知識進行經驗重構。問題發現并解決在基地校,學生畢業即可迅速融入社會。
所以說在實施實踐基地教學中,基地校占有主導地位,起到引導作用。基地校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為高校提供教育教學實踐方便的同時,解決了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并不斷更新知識以跟上時代步伐的要求,近水樓臺先得月,其可優先享用高校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高校師生知道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同時,基地校也了解了高校需要什么樣的生源。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教育的精髓在于育人。高考固然重要,然而美術精神的培養更是不可或缺的。附中美術特長班的學生基本上是零基礎學習美術專業,所以教師在啟蒙階段應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美術精神培養,才能讓這些懵懂少年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附中特長班培養美術特長生參加高考只是手段,目的是育人,在重視美術課程的學習的同時,也加強對文化課的學習。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當然,精英意識必不可少,應鼓勵和培養更多的學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對尖子生,利用高校資源進行針對性培養。
附中美術特長生的專業課時安排有別于普通高考班,在兼顧文化課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專業素養的培養。附中美術特長班的授課時間由學校安排,對高一、高二學生課時安排相對靈活,主要利用下午及周末時間。高三則需保證專業的高考。
由于各個省區市的教育政策的差異,各個高校招生要求的不同,附中美術特長班的教學標準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來制定。為了不降低標準,由師范美術學院教師對基地校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在全國高校美術專業擴招的大形勢下,立足本地、放眼全國、胸懷世界。利用師范美術教學優勢,開設以外地專業院校和其他高校包括國外高校招生考試的專業課是勢在必行的。
校地合作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許多寒門學子通過高考,走向藝術的殿堂。這吸引市內外學子慕名前來求學。附中成為渝東南藝體教育的一面旗幟。附中學生和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共同成長,大學畢業后走向社會,成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或社會其他行業工作者或出國留學。也有畢業生回來參與基地校的建設。2019年10月,附中“藝體教育實踐研究”課題榮獲重慶市第六屆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加強美術教育專業理論的學習,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高校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需求,讓中學生增養素質教育之精神,適應國家的挑選。充分發揮基地校和高校的優勢,強強聯合,一加一大于二。現在的附中因政府教育發展規劃調整不再招收高中學生,但仍然依托師范學校開展“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合作的初心不改,素質教育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