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林 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
現如今,高校培養出的舞蹈人才不僅要具備高超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能力,同時還應具備較高的自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而現在的高校舞蹈教學還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長此以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阻礙了對學生自編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舞蹈教學進行創新。
對于傳統舞蹈教學來說,教師更多地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忽視,即使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教師非常認真地進行教學,也不能達到理想的舞蹈教學效果。另外,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會嚴重阻礙學生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于學生自編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達到培養學生自編能力的目標,教師應重視在日常舞蹈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接受知識。例如,在進行高校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教授學生一個舞蹈技巧,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舞蹈技巧編排一段團體舞蹈,這樣學生不僅能充分掌握舞蹈技巧,同時還能激發自身學習舞蹈的興趣及求知欲,進而促進自編能力的培養。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小組分配的合理性,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樣小組合作才會更有效。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已經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是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適用于高校舞蹈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自編能力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及啟發式學習法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學生自編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自編能力。
學生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進而培養出更多的自編人才。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在舞蹈教學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及好奇心。首先,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簡單來說,就是指在面對學生的想法時應以鼓勵為主,即使學生提出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應在鼓勵之后再去糾正,并且注重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原因,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自編的潛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那么教師就一定要重視將啟發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這個過程是將外在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學生內在所需的一個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教學的重難點;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例如,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描述一個場景,或者是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場景視頻,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運用舞蹈的方式表達出自己身在此場景的情感體驗,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的自編潛能。
教師應多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表演的機會。通過實踐活動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高效培養學生的自編能力,同時還能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點,并不斷改正,進而提高自身舞蹈水平。例如,教師開展舞蹈比賽,將學生合理地分成幾個舞蹈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基礎選擇舞蹈內容、舞蹈形式,設計舞蹈服裝及背景音樂等,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編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另外,除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舞蹈實踐活動外,教師還應多多帶領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如運動會的啦啦隊舞蹈、藝術節的舞蹈表演等,同時學校也應加強與校外的演藝企業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進而不斷促進學生自編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提倡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在重視傳授學生更多舞蹈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編能力,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為社會、為國家提供更多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