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麗 長春新區北湖英才學校
民族音樂藝術產生于民間生活,在各民族廣泛流傳,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是能表現民間生活的優秀藝術產品,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載體。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很多流行音樂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廣泛流傳的音樂內容。這些作品與現代文化息息相關,體現著現代文化的樣貌,是新時代的產物。民族音樂藝術具有民族性,會受到流行音樂文化的沖擊。為了實現民族音樂藝術傳承,我們需要對民族音樂藝術進行創新,為民族音樂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與活力。民族音樂藝術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我們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傳承優秀的民族音樂藝術,根據新時代的特點和審美觀念創新民族音樂藝術,創造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民族音樂藝術。同時,我們應在創新中明確民族音樂藝術的內涵,在理性中將民族音樂藝術發揚光大。
音樂藝術流傳已久,是人們的娛樂方式之一,成為人們情感寄托的載體。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音樂形式,都具有標志性的旋律特色,在音樂中蘊含著音樂藝術家、老百姓的智慧與愛好。音樂的作用十分大,可以寄托人生情懷,可以表現各種情緒,也可以陶冶情操、緩解生活壓力。時代的更迭會對文化模式產生影響,音樂也是如此。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電音、舒緩音樂等不同類型的音樂。這要求民族音樂藝術必須加快轉型。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倡導使用普通話。普通話能夠便捷我們的交流。方言有獨特的語音、詞匯、語法系統。但在交流中,不同方言區的人在語言溝通上會存在障礙。甚至會因為詞匯背后蘊含文化的不同而導致語言交流出現誤會。普通話成為解決這些交流問題的重要工具。交通的發達使人們能更便捷地在不同的區域工作與學習。這時,普通話就會成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在現代社會,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使普通話對生活的影響更明顯。很多方言區的人甚至不會說方言,只能用普通話交流。這不僅是語言傳承問題,也是音樂發展問題。民族音樂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用民族語言構成。不會說普通話或聽不懂方言就會成為民族音樂藝術發展的障礙。民族語言使用頻率的降低對民族音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發展是我國的第一要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經濟發展。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我國很多農村人口開始外出務工。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有的地區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因素導致了經濟發展落后。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人來說,其文化水平較低,只能外出務工。而熟悉民族音樂的人往往是年齡較大的群體,這就導致優秀的民族音樂難以得到傳承。
青年人是我國發展的主力軍,青年人的狀態代表著我國未來發展的水平,民族音樂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也需要通過他們來實現。實現這一目標最有力的途徑是將民族音樂藝術融入學校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民族音樂藝術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熟悉民族音樂藝術。青年人受普通話的影響較大,因此,將民族音樂藝術融入學校教育中是對方言文化認知的彌補,有助于民族音樂藝術的傳承。
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審美觀念。在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創新中,我們需要了解現代社會的音樂審美觀念,在傳統民族音樂中融入現代元素,使兩種不同風格的內容相互融合,碰撞出絢麗的火花。現代元素的融入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點燃他們的熱情,在歌詞中描繪現代生活,能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在當下民族音樂藝術的傳承發展中,文化不能缺位,由于當前民族音樂藝術處于新舊發展的轉型期,需要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在對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要清晰地意識到傳統民族音樂藝術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所以,我們在繼承時要持有創新精神,同時要意識到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全面掌握文化所具有的內涵與實際價值。在研究環節,我們要始終持有理性客觀的態度,從而更好地繼承我國的民族音樂藝術,并將其不斷發揚光大。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多方面內容,涵蓋民俗節日、繪畫藝術、品德修養等。民族音樂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品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典型代表。這些傳統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時也具有民族性特點。民族音樂藝術是一種源于民間的藝術,源于人們的生活卻又高于人們的生活,在民間流傳廣泛,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民族音樂藝術中能夠品味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藝術積淀著一個民族的社會思想與文化精神,是一個民族精神狀態的象征。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文化融入社會,與這些傳統文化產生碰撞。在新時代,我們應肩負起傳承并創新民族音樂藝術,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