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寧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
群眾給文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而文化又反哺群眾精神生活。我國地大物博,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將這些文化合理利用起來,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還能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群眾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大的文化群體,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有助于推動國人文化素養的整體性提升。在新形勢下,人們對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群眾文化建設不僅正好滿足這一需求,并能夠促進社會良好文化氛圍的形成。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群眾文化建設尚存在一系列問題,所以相關部門應重視,并且積極采取合適的措施解決問題,以推動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作為文化事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多樣性、包容性及價值性等特點。在新形勢下,積極進行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很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如此,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群眾便能夠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參與到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中,從而疏解生活生產壓力,提升精神品質與文化素養。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文化建設作為社會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情況直接關乎社會經濟的發展。具體而言,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能夠幫助社會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國傳統技藝和文化,并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進而實現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
此外,在當前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群眾文化的影響力非常大,加強注重其發展和建設,不僅有助于為群眾精神世界的構建提供助力,還能促進社會良好氛圍的形成,進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新形勢下,國家對群眾文化建設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所以相關單位應積極轉變管理思想,合理進行創新,并采用合適的對策予以支持,合力推動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群眾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優質的管理,這也是實現文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前提。針對此,一方面,文化事業機構等相關部門應從群眾生活實際著手,加大宣傳力度,使基層群眾更加清楚地了解群眾文化,并且接受和支持群眾文化的發展,為接下來的工作開展鋪平道路;另一方面,相關單位還應注重群眾文化管理人員的培訓,切實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在人員招聘上,相關單位應該提升門檻,考核方面應更加全面,不僅應包括管理能力,而且還應有較高綜合素養與思想認知。讓優秀人員發揮所長,進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更趨合理,達到理想的效果。
從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情況來看,能不能認清形勢直接關系到最終的建設效果。因此,要想切實提升群眾文化建設質量,相關人員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基層事業文化單位應該積極貫徹文化體制改革政策,確保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并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受惠;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對美好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步提升,社會各界對于群眾文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所以,相關部門應加大群眾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并且鼓勵相關企業積極參與,為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文化事業建設的不斷推進,群眾文化建設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相關部門也應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構建完善的群眾文化建設體系,拓展群眾文化影響范圍。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形勢下,不論是資金還是人才的投入,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群眾的參與。為了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有序進行,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完善管理體系與制度,引導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確保群眾文化事業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和諧健康社會的構建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在文化事業大發展的新形勢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轉變自身傳統觀念,合理貫徹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構建更加完善的群眾文化建設體系,促使群眾文化覆蓋面更加廣泛,從而切實提升我國廣大群眾的文化素養,為實現文化大發展的共同目標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