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雪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在寫作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類方面的內容時,無論是音樂學專業(yè)還是音樂技能專業(yè),出于對寫作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以及對樂器演奏未知領域探討的需要,研究者經常需要親自到各地域鄉(xiāng)收集資料。這種田野調查是獲取論證的重要途徑。
田野調查是指通過記錄、認識、探索與重建,得到對未知領域更科學、真實、嚴謹?shù)馁Y料,讓那些大眾原本不熟悉、快被遺忘或已經被遺忘的文化被重新找回、記錄并傳承下去。
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類田野調查旨在對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這一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對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類的發(fā)展與傳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開展樂器演奏類的田野調查,需要調查者具有一定的演奏知識,并從理論和技能兩個方面來進行調查。
理論方面,即對民族民間樂器所處的時代、社會文化背景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當?shù)氐慕洕⒌乩憝h(huán)境、社會制度、出土文物、壁畫、浮雕、各民族分布情況、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風俗文化、節(jié)日慶典以及樂器名稱的含義、樂器演奏的場合、樂器演奏編制、樂譜的范圍和記錄方式等。主要調查的是樂器的基本背景,以及所處時代的社會地位和造成這種地位的相關原因。
技能方面,即對樂器演奏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樂器的屬性、構成、材質、演奏姿勢、定調標準、音域范圍等。同時,調查者還要重視對現(xiàn)有傳承人的采訪,如被采訪人的生平經歷、學藝情況、演奏特點、傳承方式等。
理論與技能是田野調查經常選用的兩方面,理論是基礎,技能是核心,只有兩方面結合才能更好地進行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類田野調查。
在對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類田野調查的各方面進行梳理后,在正式開展田野調查中,調查者還需要進行三個階段的準備工作。
首先,在確定好所要調查的目標后,在正式調查開始前,調查者需要做兩個方面的準備,一是硬件方面,即田野采風所需要準備的器械,包括手機、電腦、錄音筆、攝像機等;二是資料儲備方面,根據自己的分析制定詳細的提綱,包括田野調查的周期、每天的路線和具體實施的步驟等。
其次,前期工作做完后,在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中,調查者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問題,所以要做好多重預案,做好臨時調整的準備。同時,調查者還要及時、細致地對田野調查結果進行分類、保存、總結,并做日記記錄,為后期寫作研究形成豐富的第一手參考資料做準備。
最后,田野調查結束后的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田野調查成果的價值。在調查中,調查者雖然每天都要對調查結果做分類與總結,但是只是針對小塊內容。如何把這些小塊內容歸納成有邏輯關系的內容,則需要調查者后期更細致地總結與研究。
田野調查可以深度挖掘過去、現(xiàn)存的藝術,使其在未來繼續(xù)傳承下去,不因時間而流失,為其重新滿足人們聽覺適宜性審美需要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如今,很多藝術只剩下碎片化的資料,特別是很多民族民間樂器演奏藝人的資料還沒來得及搜集和保存就消失了,因而缺乏統(tǒng)一性與完整性。而通過田野調查可以保護藝術的這種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
民族民間樂器演奏藝術依托表演活動和欣賞活動而保留和傳承。當其動力性達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保持平衡。田野調查就是維持藝術發(fā)展動力性與平衡性統(tǒng)一的重要手段。
在音樂審美過程中,人們自然地要求欣賞的期待感獲得滿足,而又要有分寸性。所以田野調查能夠深入了解民族民間樂器演奏的發(fā)展現(xiàn)狀,獲得必要的信息反饋到藝術工作中,從而進一步吸引人們的關注,在多元化背景下使民族民間樂器演奏朝著充分性與分寸性相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
隨著各國各民族對自身文化的重視,民族民間樂器演奏領域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多的人積極進行田野調查,參與到民族藝術的復原和傳承中,以期使民族民間樂器演奏藝術發(fā)展成為滿足人們心理期待的當代藝術。
綜上現(xiàn)代民族民間樂器演奏不僅具有個性價值、地域價值,還具有民族價值和時代價值,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對其的研究活動中來,把優(yōu)秀的藝術文化傳承發(fā)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