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銳 青海省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等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1],具有收集保管、調查研究和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職能。此外,博物館還有作為人文景觀的職能,如傳播交流、旅游觀光、藝術鑒賞及休閑娛樂等。博物館陳列設計基于對資料的收集、整合與傳播,不僅要求陳列本身具有一定功能和精神內涵,還應具備傳播與接受信息的雙向互動性;若能直觀有效地體現形式美,發揮好這種教育方式與手段,會比流動的影像和凝固的畫面更有說服力。通過陳列設計,我們能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內涵,這也是一種進行文化交流的形式窗口。這種設計會生動而直觀地給觀眾構建一個身臨其境的聯想空間。因此博物館工作人員應在陳列設計上下功夫。
“博物館陳列是在一定的空間內,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配合適當輔助展品,按一定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成的,進行直觀教育和傳播信息的展品群體”。陳列設計應為內容研究與形式設計兩大任務。形式設計取決于內容編輯,是內容編輯的形式化[2]。
不同類型、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區及不同主題的博物館陳列,應根據自己的內容特色,營造屬于自己的特殊文化氛圍。一個博物館不論大小,只要能充分利用地域環境來反映自己本土的文化,讓觀眾頓時打開心扉,或是給人以撲面而來的神奇地域文化印記,就不失為一個可看性很強的展覽。就青海省博物館的新展覽《青海藏傳佛教唐卡造像藝術展》來說,其首先確定了陳列的主題,明確了基本內容和陳列藝術風格的基本要求,以及協調內容設計、形式設計、制作、布置等各項前期工作,然后開始為內容設計策劃和撰寫一個完美的腳本。
青藏高原雄奇壯美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了民族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多樣的藏傳佛教藝術文化。為全面展示這一神秘古老的文化元素,促進其在時代發展變遷中的傳承與弘揚,我們精心打造了這個特色鮮明的展覽項目。該展覽是以青海藏傳佛教藝術陳列為主題,首先,內容策劃者必須對青海藏傳佛教藝術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從中提煉出布展的主題;其次,要對該館收藏的文物標本進行系統的研究、排序和選擇,從中挑選出最能表現主題、最具典型性、最有外在表現力的文物;再次,根據陳列主題的要求,按邏輯關系、時代順序和地域方位等擬出布展大綱;從次,在陳列大綱的基礎上,撰寫具體的內容方案,包括各部分、各單元的具體內容,表現主題和內容的展品目錄及相應的文字說明等。最后,與陳列所涉及的各方面專家及主持建設的單位進行溝通、協商。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推敲、修改和完善的過程,最終形成一個可以實施的內容設計方案,命名為《青海藏傳佛教藝術展》。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以一個形象傳播為基礎,以形式藝術為表現手段的科學、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效果,取決于形式藝術設計。因此,準確定位陳列設計的風格形式,真正了解總體策劃的內容,所做出來的設計才能最充分、完美地表現陳列展覽的內涵。根據青海省博物館的內容設計大綱,展陳內容分為“妙相莊嚴——青海藏傳佛教金銅造像藝術展”和“妙境神韻——青海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兩大部分;通過增加各時期青海藏傳佛教歷史長河中的閃光點,如增加年代久遠、具有代表性的金銅造像和精美唐卡,對展覽從內容到形式做全新的升級,增加內容信息,強化重點文物的表現,全面優化現有展廳的結構,增加情景化展示手段;根據展廳現有建筑空間格局,對總平面和參觀路線進行設計,后規劃總展線為220米,展覽通柜110米,展墻100米,展出文物110件套。
該展覽的基本框架為,序廳:展名墻為民族大融合油畫。前言是以天圓地方的形式制作,突出表現青海民族大融合的場面。
妙相莊嚴——青海藏傳佛教金銅造像藝術展部分。館藏金銅造像藝術珍品,從佛、菩薩、度母、祖師和護法五大分類進行展示,并對重點文物進行特殊展示和說明,通過藝術化處理,加強對重點文物的展示和渲染,對工藝流程也做詳細的解析。這些設計著墨處大大豐富展覽題材,既展出了獨具藏傳佛教風格的藝術精品,也彰顯了巧奪天工的鑄造技藝及非凡卓越的民族智慧。
妙境神韻——青海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唐卡”為藏語音譯名詞,是藏式標準佛像的卷軸畫,也是雪域高原藏傳佛教藝術寶庫中的奇葩。展覽甄選出部分館藏唐卡精品如:彩繪畫藝、織錦繡藝和鑲綴嵌藝,從內容到形式既保留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質樸淳厚的地方特色,還表現了藏傳佛教藝術中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繪畫工藝,也彰顯了青藏高原信仰藏傳佛教民族的非凡智慧和執著的精神追求。整個藝術展始終把握高低起伏、主次有別的展現節奏,做到各時期特征明確,在變化中尋求藝術美感的統一。
陳列設計方面均采用高科技展示手段,以豐富展陳效果,滿足觀眾高要求的視聽需求。整個展覽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造像和唐卡的制作工藝,對壇城的畫法和用途進行重點演示;對展柜提升換代,增加恒溫、恒濕技術,對特殊文物進行微環境的特殊保護;對一些特殊的場景和文物在燈光的照明上也有不同的調控;互動環節還設制造像和唐卡的高清演示功能。
本方案囊括展陳設計的方方面面。從展柜、展墻、展托、說明牌設計、單元說明、展板設計等多個方面,力圖推陳出新。雖然展覽內容、形式、展陳環境有很多的升級和改觀,但都始終如一地遵循博物館陳列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與和諧。
以觀眾為本,結合觀眾因素調整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把內容和形式的關系統一在觀眾因素上,是現代陳列設計的基本原則。用這一原則來指導陳列設計實踐,就要求內容科學化、形式藝術化,讓觀眾從布展中真正獲得認識上的幫助和審美上的滿足體驗。通過實踐證明,只有主題鮮明的陳列,才能真正為觀眾所接受,才能實現博物館與觀眾的深層交流,才能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力,讓觀眾和歷史對話,以此推動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