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冉冉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基本實現,各國之間的交流越發緊密,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對我國國民的思想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現如今,從推崇“過洋節”到產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其中受影響的大多是青少年,我國國學文化發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步履維艱。而近些年各類電視綜藝在視頻網站的加持下抓住了大部分青少年的目光,其有意無意傳遞出的價值導向也被觀眾所推崇。因此,復興國學文化就要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借電視綜藝的東風,趁勢推進國學文化的復興。
曾有這樣一篇報道短時間內在社會上引發熱議,街頭采訪時,“癩蛤蟆”三個字竟然難倒了將近70%的成年人,評論下方有人附和,如果自己被當街問到,可能也會猶豫很久寫不出來。這一新聞讓“提筆忘字”四個字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也間接成為了央視舉辦《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推動力,該節目開播短短兩期就憑借超高人氣順利入駐央視1套的周五黃金檔。與之同期的《中國好聲音》也難掩其鋒芒。
之所以會產生如此效果,主要是因為觀眾在觀看過節目之后,會有很強的共鳴,明明是看著認識的字,但是提起筆就是會忘了怎么寫,哪怕是日常會用到的,因為通訊設備的長時間使用,也會忘了怎么寫。看完節目后,大部分人打趣到,學過的知識全還給老師了,甚至一些中文系的大學生在跟著節目聽寫的同時,也在自嘲是“文盲”。
基于當前“提筆忘字”的社會背景,我國政府多次表示,要從小注重學生的國學文化教育,強化學生的語言書寫和使用能力,并將這一決策整理歸納為中國夢的一部分。由于青少年肩負著我國社會發展的使命,是我國發展壯大的基石,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青少年國學文化的學習能力,真正從娃娃抓起。因此,作為節目制作人員,應該真正沉下心研究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學習他們的語態,從他們感興趣的視角出發,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自發地觀看,培養他們熱愛漢字,熱愛傳統文化的學習心態。有相關專家指出,通訊工具的產生讓人們更加依賴輸入法鍵盤進行交流,目前雙語教學中大部分學校家長也更加注重英語教學,這使得漢字的地位頻頻下降,因此如何提升中小學生的書寫能力,也逐步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教育問題。
我國學文化包括了漢字、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是中華民族在上千年的傳承中留下的精髓。但隨著近年來西方文化的滲透,許多青少年被其新奇的外表所吸引,西方文化在中華大陸迅速生根發芽,備受推崇。事實上,大部分青少年對于國學文化的厭煩主要由于國學教育在青少年的認知中過于枯燥,無論是漢字,還是詩詞,都是讀背寫這樣無聊的流程。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扭轉青少年對國學的固定認知,提高其地位,就需要強化國學教學的趣味性,做到寓教于樂。例如,在2014年,一檔少兒文化欄目《拼吧,小伙伴》上線,該欄目從少兒的角度出發,以生動有趣的節目形式激發了少兒的學習興趣,其“拼寫”“拼學” “拼快樂”的口號也深入人心。這檔節目獨特的形式在引發少兒關注的同時,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的注意。節目中通過設置智力問答題目,幫助學生趣味理解漢字的字音字形,在游戲中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通過問答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到漢字比賽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了解漢字的重要性,從而激起他們學習國學的興趣。這種比賽的形式也能夠豐富節目效果,讓觀眾更有興趣觀看,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同時弘揚國學文化。
當前國學文化在社會上處于發展困境的階段,電視綜藝節目作為當前社會價值輸出的重要渠道應當為國學文化的復興提供良好的平臺,讓更多人在觀看綜藝節目時體會到國學文化獨有的中國魅力,從而投身國學文化的學習中。國學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出現正是符合時代發展進程的,而這類節目的發展方向也是要立足于青少年國學發展現狀,以少兒角度來進行節目升級,強化節目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夠使國學文化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從而促進國學文化的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