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玲
關鍵字:幼兒教育 游戲教學 教學策略
長久以來,幼兒長時間的游戲總會被家長們制止,家長們認為做游戲的不安全因素太多,并且游戲對幼兒沒什么作用,他們希望幼兒能夠多學學單詞,看看繪本,不要上小學時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正確的游戲方式往往可以讓幼兒獲取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在無形中提升幼兒的能力。現階段,游戲化教學被人們熟知,越來越在幼兒園中普及,作為幼師應該探索更多游戲與教學結合的方式,潛移默化中進行幼兒教育。
球類游戲在很早之前就有,在《戰國策》中就有記載山東臨淄人在玩蹴鞠游戲,蹴鞠就是現代所說的足球。讓幼兒接觸球類游戲有利于幼兒的身體鍛煉,增加身體的力量,幼師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球類游戲讓幼兒感受運動的魅力,并從中學會知識。但是教師要結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注重游戲的安全性。乒乓球具有體積小,幾乎沒有重量的特點,非常適合幼兒玩耍。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動物的圖片貼在乒乓球上,然后再將這些動物的名字貼在其他乒乓球上。然后制作幾個能容下多個乒乓球的箱子,每個箱子上開一個小洞,可以讓幼兒將乒乓球放進去。箱子上要標明這些動物的特點或種類,如: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或者是小體積動物、大體積動物。教師可以讓幼兒兩兩一組,一個幼兒負責與其他幼兒爭奪有動物圖片的乒乓球,將拿到的乒乓球放在對應的箱子中,另一個幼兒負責從箱子中抓取乒乓球,看乒乓球上的動物圖片,并且找出有該動物名字的乒乓球,把他們都放進箱子中。注意,幼兒在爭奪乒乓球時,教師要向幼兒說明一次只能拿一個乒乓球,不能貪心,如果其他幼兒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乒乓球,不可以搶奪他人的球,只準許在球堆中尋找自己想要的乒乓球。這個方式既可以讓幼兒有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還能讓幼兒學到知識。
角色游戲是大多數幼兒最喜歡的游戲類型,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扮演什么角色,模仿什么動作。教師在設計角色游戲時,不要干涉幼兒太多,可以只給幼兒定一個主題,先讓幼兒根據主題,設計故事發展思路,然后自己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如果該主題的角色游戲需要一些道具,教師可以給幼兒準備好制作道具的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教師不要告訴幼兒,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什么道具,讓幼兒自己選擇,哪怕這個道具制作得不合適也沒關系,教師可以讓幼兒重新選擇制作道具,有了失敗的經驗,幼兒才能汲取經驗重新再來。當道具制作完成后,教師就可以讓幼兒自己布置場景,并開始進行角色扮演。如果幼兒的對話沒有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劇本,教師不要干涉,讓其他幼兒隨機應變即可。教師應當指出幼兒在扮演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告訴幼兒下次應該怎么做,然后教師需要指出在游戲時幼兒用到了哪些常識性知識。角色游戲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并且讓幼兒在扮演過程中提升了應變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品德,學會了更多的常識性知識。
建構游戲指的是幼兒利用各種建筑與建構材料搭建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構造活動。建構游戲的最終目的是幼兒建構起自己的認知經驗。教師在讓幼兒進行建構游戲前,可以先給幼兒找一些世界知名建筑的圖片,供幼兒欣賞,然后教師給幼兒講解這些建筑的結構和搭建這些建筑的目的。教師講解的知識不要太深奧,用最有趣最簡單的語言說明即可。然后教師可以啟發幼兒,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將心中的知名建筑畫出來,再利用現有的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知名建筑。當幼兒搭建完成后,幼師可以詢問幼兒搭建這個形狀的建筑的原因,希望這個建筑有什么功用。教師還可以給幼兒設立一個情境,讓幼兒搭建出符合該情境的建筑。這種方式能夠開拓幼兒的見識,讓幼兒能夠了解建筑知識,進一步加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的想法往往單純而奇特,幼師不要打破幼兒這個獨特的心理特點,要在這個基礎上順著幼兒心理的發展規律,讓幼兒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發展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