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雙鳳
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多個家長共同看護一個孩子,從不拒絕孩子的要求,不做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經常催著孩子吃飯,或者直接上手喂飯,部分孩子在這種過分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看似非常健康,其實飲食不均衡,養成了愛挑食的壞習慣。在衛生方面,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每天會接觸很多事物,飯前沒有洗手的習慣。而這些不良的習慣便是影響幼兒身體健康最關鍵的因素。在教導具有挑食習慣的孩子時,采用正面引導的方式,對能把全部飯菜吃干凈的孩子提出表揚,同時為那些還在糾結是否把不喜歡的飯菜挑出來的孩子進行鼓勵,以肯定的語氣去相信這些孩子能夠克服挑食的毛病,多提供給他們一些獎勵。面對那些具有不良衛生習慣的孩子,通過教唱衛生歌的形式,組織他們邊唱歌邊做相應的事情,提醒他們早晚要刷牙、飯前要洗手、飯后要漱口、游戲過后要洗手等,通過每天堅持的督導 和練習,逐步增強幼兒講究衛生的意識,促進他們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僅能幫助幼兒少患病,還能為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保駕護航。
學齡前的孩子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特別喜歡問為什么,遇到新鮮的事物總是刨根問底,但是他們的耐心有限,比較排斥長時間的學習,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做小動作。那么在糾正他們不良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改變教授知識的氛圍,適當地融入孩子感興趣的元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他們能夠保持精神集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講授,這樣既能逐步地鍛煉孩子認真聽課的習慣,還能有效降低孩子反感學習的不良情緒,讓他們真正地用心學習,為他們進入到長時間的學習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一些孩子比較好動,總是做各種小動作,為了培養他們認真聽課的習慣,用競賽游戲的方式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或者用鼓勵性的話語來點撥孩子:“今天有一位小朋友表現得非常好,在課堂上只出現了五次不認真聽課的現象,比上次上課做小動作的次數減少了,值得表揚,希望下次能更少。”肯定他們的進步,鼓勵他們繼續加油改善,讓他們在被稱贊的氛圍下積極地改正。針對各種不良的學習習慣,采取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可以快速地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確保他們的學習活動能順利高效地進行下去。
部分孩子在溺愛中成長,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會暴露出霸道、不顧他人感受、不尊重他人、不懂得關愛他人等不良問題,使得他們被孤立,既受到了心理上的傷害,也影響了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那么就要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讓他們掌握正確的說話方式和技巧,糾正他們錯誤的行為。比如在自由活動的時間,多數孩子會集中在滑梯旁,爭搶去玩滑梯,出現了你推我擠的現象,都想第一個上去或者想多玩幾次,容易發生爭吵,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只是用提醒或者命令的方式,不能達到長久的效果,因此會利用和他們交流的時間,探討相互擁擠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應該要怎么做?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規避危險,增強他們自覺排隊的意識,引導他們說出需要排隊的場合:上樓梯、領取物品、上洗手間、坐車等,組織幼兒演示正確的行為標準,教導孩子要懂得相互謙讓和禮讓,做到相互理解、互相幫助。在面對那些攻擊性強、不服從管理的幼兒,在嚴格的同時也要運用溫和的態度,糾正他們錯誤的思想品德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如何得到與他人友好地交往,使他們可以自信、從容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總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習慣養成教育,糾正學生不良的生活、飲食、說話等方面的習慣,不以超出幼兒接受能力范圍內的標準去執行和監督,讓幼兒體會到好習慣所帶來的益處,增強他們自覺修正壞習慣的意識,以此來規范他們的言行舉止,糾正他們的錯誤認知,提高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強態度,使得好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帶去更多的益處,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