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嵩雪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經濟的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進步,同時,國家提出的“四個自信”發展道路也使高校對文化專業更加重視。因此,培養設計類實用型人才勢在必行。但目前在許多高校設計類專業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設計的實用性,只注重設計的藝術性,導致設計難以為實際生產生活服務。為實現設計類應用人才的有效培養,高校應建立產教融合育人機制。
建立設計類專業產教融合育人機制,需要根據設計類專業辦學特點,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產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確定藝術設計專業實用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校方應積極與行業、企業進行聯系和開展合作,并以企業內部相關人才能力需求為參考,建立起以工作任務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根據實際設計工作需要進行實訓教材設計,最終建立起與綜合專業能力培養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課程教學體系。
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實際上就是教師將課題進行轉化,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立小項目,讓學生將完成項目任務作為實際學習目標,并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提高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企業內部真實項目或虛擬項目作為課程開展的基礎,讓學生根據工作任務進行產品設計,并將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教師必須把握住產教融合育人機制的核心,將育人作為教學核心內容,讓工作任務為實際教學服務,從而實現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設計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設計工作任務,同時,在工作任務中詳細標明各類要求。另外,學生還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要與設計理論知識進行設計。工作完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的實踐過程,也是產教融合的過程。
產教融合育人機制的本質是高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相互聯系。因此,校方應注重校內教育與企業生產之間的優勢互補。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校方在建設校內實踐基地的同時,應注重與企業的實際聯系,在校外建立起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實踐基地。
為實現產教結合育人機制的有效建立,校方可以從當地產業發展水平出發,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在滿足本身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吸引當地企業的部分設計人員走入高校實訓基地進行產品設計,建立起校企共建實驗室,不僅實現高校與企業的有機結合,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與專業企業設計師接觸的機會,使學生受到企業人才的有效指導。例如,嘉興學院為辦好毛衫設計項目,在校內建立毛衫成型加工實驗室,吸引夢迪公司在校內開設毛衫產品研發室,有效實現校企結合。
校方還應與當地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與實際生產場所貼近的實踐場所,使學生在學習設計知識中能直觀了解企業設計項目運行實施過程,實現設計學習與知識應用的無縫銜接,充分發揮高校與企業雙方的優勢。
“二合一”專業教學團隊包括高校內部教師與企業優秀設計人員,兩者同時參與到教學中,為人才培養服務。優良的師資力量是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水平的保證,因此建設“二合一”專業教學團隊非常重要。“二合一”專業教學團隊給予教師更多了解目前業界發展方向的機會,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企業專業設計人員在高校內兼職教師,將生產實踐案例應用到教學中,既豐富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另外,教師與設計人員在團隊中的交流實際上是理論與實踐的碰撞,能夠實現教學的進一步發展。總之,高校打造“二合一”專業教學團隊,可以充分利用專業教師與企業設計人員的智力資源與實踐經驗,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的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設計應用能力。
高校只有從實際育人目標出發,并與周邊文化產業保持良好聯系,加強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實現設計類應用型人才的有效培養。而產教融合育人機制能夠有效將文化產業與院校教學融合起來,從而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為設計類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實踐方案,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