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偉
在古埃及的皇室成員中曾經流行這一種純粹由定型褶制作而成的服裝,叫做kalasiris,它通常是一整塊帶有定型褶的絲綢面料。褶皺的應用在古希臘時期得到蓬勃發展,古希臘服裝中的褶皺已成為一種歷史文化符號為人們所熟知,并被當代設計師所繼承和模仿,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褶皺藝術在一位東方設計師三宅一生手中大放光彩并以一種全新姿態屹于大眾面前,令大家的視覺中心點重新聚焦于褶皺中,在他的設計中的褶皺藝術變得活靈活現帶給大家不同的藝術美。“褶”是按照一定規律折疊所產生的紋痕,可疏松可密集,主要表現了服裝的立體感和層次感;“皺”的內涵是因服裝面料表面緊縮或揉捏而形成的自然紋路,主要表現了服裝的延展性和隨意性。褶具有兩種形態,其一為自然褶,自然褶的表現形式是由面料的經緯線構成的;具有隨意、多變、華麗、活潑豐富的特點;其次為人工褶,人工褶又分為手工褶和機器褶,自然褶較人工褶更顯個性和隨意性,人工褶的優異在于規律性和工整性,具有莊重、秩序的動感特征,兩種工藝所呈現的表現形式略有不同,所帶來的藝術視覺效果各異,兩者展現了各自所具有的“美”。
褶皺藝術不僅具有多元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發展歷史悠久,集聚了幾代人的精神財富。褶是面料在無形中通過揉搓、壓印、產生的不規律的痕跡,且在無形之中散發出了有形的美,這種視覺美是不經意的、自然的,隨意中又帶有了一種探究的意蘊,相較于規整的美更具有魅力。皺的呈現方式有很多,有整齊的,有隨意的,形態不一,最主要的表現方式是舒適、自然的,在無跡可尋中探尋那所獨有的一點軌跡。褶皺的種類有很多種,有壓褶、抽褶、自然垂褶、面料褶等,形態各異。褶皺自身的形式美也有很多種,比如裙裝上的褶皺賦予平面面料或裙裝三維造型屬性,使它具備了披掛在人體上就能體現部分三維空間的能力,隨著褶裥的多少和大小之間的開合量,把身體局部如臀部或腰部的細節三維空間進行了拓展,使得傳統裙裝展開的平面效果因不同方向的褶裥產生了起伏感,從而在立體和平面的過渡上形成天衣無縫的結合點,因此,褶皺的巧妙運用使得中國傳統服飾具備了一定的立體特征,平面性與立體性的互融則增添了這種審美的深度和廣度。
褶皺被稱為西方三維立體服裝的必要造型手段,在二維面料上進行褶皺的處理后,再將身體各個部位的三維空間進行平分,最終會在身體上形成各種褶皺效果。褶皺作為現代女裝的設計元素存在著美的形式,它既表達了人體和服裝的美感,起到了裝飾豐富的作用,又展現了服裝領域的功能性。
立體感,根據面料性質來創造不同的褶形藝術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經過褶皺處理的服裝,就像一件雕塑品一樣, 呈現出立體幾何圖案,穿在身上又符合身體曲線和運動的韻律。褶后的服裝呈現出了多面感、明暗對比的陰影效果,從而褶皺是面料經過二次改造賦予人體平面面料三維空間造型屬性的一種手段,壓在平面性到立體性的轉入形成過程中凸顯了服裝的立體視覺感,這種工藝使得平面性與立體感的巧妙結合的服裝更具獨特魅力,彰顯的人體 動感十足和服裝韻律美。
運動感,在褶的形成過程中他們都遵循一個基本構成方式,既固定褶的一方,另一方則隨意運動,因此褶皺的方向性很強,由點出發,緊貼人體的曲線進行自然且富有規律的變化,給人以飄逸且迷人的即視感。
空間感,褶皺是面料的藝術構成手段之一,面料通過具有規律可循的壓印工藝處理后,一排排規整的折痕,使服裝呈現秩序感與規整性,帶給人一種端莊、大方的視覺效果,此外面料的層次感及明暗關系的對比使得服裝富有女性的柔美特點。
面料中的褶皺藝術變化豐富,不同的面料特性會呈現不同的褶皺藝術效果,如薄如蟬翼的紗類面料經褶皺工藝的處理下呈現一種飄逸、柔貼的美感。其次像卡其、棉類帶有硬挺型的面料營造的是一種規整、秩序感。
提升褶具有運動性特點,以一支點為定點可以無限延伸為直線形、s形、圓形、球形等多種形態,通過褶皺工藝使面料經二次設計呈現不同的藝術效果,創造使其根據造型點、線、面、體四要素為研究點展開發展, 褶皺的表現形式可以用點、線、面、體四種造型要素應用在女裝設計中。點沒有方向,面料的懸垂性,女裝選用絲綢、錦緞、棉質類面料的飄逸、舒適、延伸性等特點應用了褶皺線的特點,呈現了女性優雅、知性的氣質。
褶皺的元素融入服裝中的各個細節, 變簡單為復雜多變, 可以展現女性柔美的一面, 時尚且性感。褶皺是時尚潮流里的經典元素,作為一種持久不息的流行元素,是設計師們在女裝設計中常采用的設計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