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婷 惠州市博物館
博物館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作為國家、城市、民族生活和文化的記憶載體,其保存了大量包含歷史文化、人類智慧的見證物,所繼承的寶貴的文化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
科技推動時代進步,時代引領文化發展。當今社會,公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兼具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應運而生,并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滿足個性需求的使命。
博物館作為文化收藏及傳播的重要平臺,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以滿足公眾文化需求和發展博物館事業為出發點,積極探索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實踐之路,保證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當前國家各項政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擁有大量稀缺文化資源的博物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由文物、藏品、藝術品衍生而來的文化創意產品,逐漸成為博物館與社會公眾溝通的紐帶,承擔起新時期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歷史知識、普及藝術教育的歷史使命。
長期以來,博物館一直通過陳列展覽進行宣傳和教育,但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這種單一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源于館藏檔案、物品,產品是歷史文化信息和現代審美意識結合的承載體,接地氣、年輕化,能激發普通大眾購買的欲望。同時,他們也愿意把博物館“帶”回家,接收文化創意產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人文價值,以獲得精神文化多樣化需求的滿足。
我國于2015年3月頒布的國務院令第659號《博物館條例》提出,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博物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依靠自身優勢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要求,肩負著堅定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1]。
每個博物館都承載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每件文化藏品都有專屬的文化信息及價值。而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就是依托這些文物所傳達的文化價值,再加上對博物館資源的深度利用,通過創造性的、實用性的、靈活性的適度開發,使博物館靜止的、古老的文物藏品“活起來”,煥發新的生機。同時,博物館還應加大對具有藝術特征、文化價值、歷史氣息等藝術藏品的重視力度和資金投入。
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以服務大眾為核心。民眾在接觸文化創意產品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傳播博物館藏品的信息和歷史文化。例如,公眾通過鑰匙扣、折扇等日用品,雕塑、書畫復制品等藝術品,可以觸摸到博物館藏品的溫度,以真實體驗來拉近與博物館的距離,從而實現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
博物館屬于服務性質的永久性機構,其通過對外開放,來深化民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在保持公益性的基礎上,博物館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要立足于市場經濟,引進市場化的理念思想和方式方法,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為市場所接受的經營模式;精準定位,深入了解公眾的消費需求,以開發更加多元、更具特色、更有市場的文化創意產品。例如,故宮在基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簡單商品進行了創意設計,建立了連接IP價值和開放互動的產業鏈。2013年8月,故宮面向社會開展了關于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征集的活動,以“把故宮帶回家”為主題,收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設計作品。
館藏特色是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的基礎,博物館文化立意的不同,其打造的文創產品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從而凸顯博物館文化的多元化。因此,博物館只有結合文化特色,才能設計出符合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打造具有博物館特色的文化品牌。一貫嚴肅的“紫禁城”有超過180萬件(套)文物藏品,它們包含著的大量的歷史信息,故宮的建筑、文物、歷史故事等都成為文化創意研發團隊取材的寶庫,“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多歲的故宮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由此可見,深度發掘故宮的特色并將其應用于受市場歡迎的載體中,是故宮文創成功的關鍵。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所呈現的文化大不相同,而博物館作為地域文化發展歷程的記錄者,能夠讓公眾了解一個地區不同時代的生活習慣與歷史文化。所以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要依托博物館特色資源,還需要結合當地獨有的傳統文化,從而設計出具有文化象征意義、代表地域文化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不是簡單地對文化進行復制,而是文化的一種再創造,創意靈感源于博物館自身豐富的藏品,旨在將文化視覺符號轉化為兼具美觀性、實用性、紀念性的物品。文創產品的價值包含文化價值與創意美感兩個方面,通過視覺的特殊表達滿足公眾的精神需求。因此,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要重視設計、突出設計,在延續文物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的基礎上,通過造型、色彩、工藝、材質等各方面呈現美感,用創造性的思維將博物館藏品資源轉化為具體實物,使產品滿足審美與實用兩種功能。
盡管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不是投資收藏,但對消費者而言,無論是筆記本、信箋一類的消耗品,還是冰箱貼、手機殼一類的日用品,都是實用至上,質量第一。因此,有了好的構思、想法,相關人員就要在制作工藝、產品包裝等方面下功夫,把好質量關,落實到細節處,賦予產品“華而有實”的形象,使之符合博物館的定位和品牌。
文化產業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博物館作為保存和記錄人類文化遺產的公共文化機構,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無限的潛力,同時承擔著新時期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歷史知識、普及藝術教育的歷史使命。要想文化創意產品得到發展,博物館就要立足市場,突破自身局限,利用館藏優勢,依托地域文化,做好文化遺產資源的再挖掘、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