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 江蘇鹽城師范學院
步入21世紀,文化產業逐漸被人們所重視,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一產業存在著巨大發展潛力,甚至可以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以美國和韓國為例,美國擁有發達的文化產業,僅憑文化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就達到500萬左右,致使美國的文化產業產值占據美國生產總值的比例也逐漸變高;金融危機以前,韓國以制造業為主導。韓國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確立了“文化立國”的發展戰略,現在韓國輸出的文化產業已經影響到全世界。對文化產業進行大力建設發展,一方面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幫助本國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擴大文化影響力。就像美國的電影和韓流的明星,正在向世界傳播著自己國家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1]。
傳承、發揚紅色文化,是中國政府當前倡導的熱點。紅色文化是黨和政府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和經濟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以馬列主義先進理論為指導,融合中國各地區文化而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新四軍紅色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重要構成之一,也是本國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四軍紅色文化有著豐富的資源,蘊含的是民族自由、解放、愛國、誠信、平等、友善等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來源。
鹽城擁有豐富、獨特的地域文化資源,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新四軍文化。鹽城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戰略要地,“皖南事變”后,中共中央做出決策: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時有“陜北有個延安,蘇北有個鹽城”之說。這一特殊歷史進程最終形成鹽城新四軍文化。鹽城新四軍文化既包括在中國特殊歷史時期所取得的革命成就,也包括在取得革命成就過程中發生的感人事跡,偉大先烈的崇高精神,同時又糅合了獨屬于鹽城的地域文化。這一特殊歷史進程,也將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深深刻在鹽城人的集體潛意識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鹽城人的精神品格。
當年新四軍遺存的武器、生活用品、衣物、革命場所等都是新四軍文化的物質主體。現今存放于紀念館、陳列館以及遺址等場所供后人瞻仰。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宣傳畫、報刊書籍、話劇、歌舞等,組成了新四軍的紅色精神文化。
現代社會應當運作市場化手段,開發新四軍文化資源,通過繼承新四軍文化原有的精神內涵,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形成產業化發展。此舉不僅可以樹立鹽城的文化品牌形象,刺激鹽城當地的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的競爭力,也可以產生良性的社會影響,凝聚群眾,提升民族認同感,幫助宣傳黨的價值觀念。
目前,對鹽城新四軍紅色文化的產業開發主要集中在旅游產業和相關文化紀念品上。通過參觀各式陳列館、紀念館等中的館存,參觀者得以加深對新四軍的了解,對新四軍文化的內核理解加深。在參觀時,參觀者可以選擇租借軍服、合影留念、親身體驗新四軍的戰斗、生產活動等。同時,景點還設有餐飲、住宿、紀念品銷售等店,為地方政府增加了營收。
新四軍對于文化宣傳和藝術教育十分重視,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繪畫創作、歌曲、歌劇、戲劇等珍貴資料。其中,歌曲歌劇是當年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結合抗日背景,從群眾審美出發創作的藝術作品,深受廣大工農兵群眾的喜愛。這些歌曲和歌劇在新四軍時期承擔著鼓舞士氣、團結群眾、強化抗日意識的歷史任務,為革命做出了貢獻。戲劇家許晴和劉保羅、音樂家何世德和孟波等都曾為新四軍的歌曲、歌劇作品貢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黨的領導下,這些藝術創作活動,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
1.客觀因素
隨著時間的推移,鹽城的革命遺址遺跡有比較嚴重的損毀。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發現,在當前的248處鹽城革命遺址中,發生損毀的就有43處,甚至還有一些遺址無法確定位置。這些問題導致鹽城的革命遺址的分類管理工作出現一定困難。而且在現代的城市化進程中,基礎的城市設施建設、行政區劃分的重新調整、老樓拆遷等活動也會使得遺址和相關紅色文化遭到破壞。同時由于財力不足,大多數的遺址都沒有持續的款項支持,其中蘊含的文化資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
2.主觀因素
首先,當前對鹽城新四軍紅色文化的產業開發還比較保守落后,帶有嚴肅政治色彩的紅四軍文化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不能完全放開手腳進行功利性的商業化活動,文化產業開發難以做到“泛娛樂化”。
其次,政府和旅游部門在進行新四軍文化產業開發的過程中,許多文化產業開發措施,并不具備產業化的發展思路,表現出策劃創意和產品營銷能力不足的特點,未能釋放出新四軍文化的潛能。產業開發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當地新四軍文化遺址所有權復雜多樣,有的所屬權歸當地政府、宗教部門和村鎮街道;有的遺址屬于私人產權,均未得到良好保護。
首先,要想發展鹽城新四軍文化產業,必須提高認識,樹立品牌化和產業化發展理念。把人無我有的特質放大,體現鹽城新四軍文化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其次,設立專門部門吸納歷史、音樂、文化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用專業知識指導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鼓勵對新四軍文化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最后,完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以形成對城市新四軍文化資源的統一管理。
鹽城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新四軍紅色文化資源,但卻散落在市內和各個鄉縣,未能形成體系,不能發揮1+1>2的效果。因此,應當全面梳理鹽城全市包括縣鄉的現存的新四軍文化資源,整合鹽城所有新四軍文化資源,開發更多元的項目,要善于順應現代潮流,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另外,更應當利用現代資源和新科技手段,致力于進行衍生產品的運營和銷售,同時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打破地域限制,避免同質化競爭。
我們要借鑒中國其他地區的紅色文化產業開發經驗,取其精華、去之糟粕,深度挖掘自身文化資源的獨特性,盡量避免景點設計創意和紅色文化衍生產品的雷同。更可以跨地區合作,聯合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實現資源互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這樣才有利于紅色文化產業開發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