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愷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以前,人們更加關注首飾的“保值”特點,所以在選購首飾時,更看重首飾的材質,而不是款式,“設計”價值的地位很低,很少有人愿意支付所謂的設計費,各大珠寶公司需要的是會改款、能創造流水線產品的首飾繪圖員,而不是針對小部分人群的首飾設計師。如今,我們身處在個性化定制的時代,商場里千篇一律的珠寶款式已經滿足不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了。這類消費者追求與眾不同,杜絕千篇一律,他們更在乎親手制作帶來的體驗感和心理認同感,肯定人工帶來的價值,甚至有部分消費者非定制、非孤品的首飾不選。獨立首飾設計師們已經成了當今首飾行業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不難發現,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商場里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珠寶品牌外,還陸續出現了很多“設計師品牌”首飾門店,這種門店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珠寶高級定制。一般以鉆戒設計為主,門店設計師根據客人的特點和要求進行稿圖設計,根據他們的預算挑選鉆石和材質,量身定做出一款獨一無二并具有特殊意義的首飾。也有一部分客人會帶著自己家中珍藏的寶石來到門店,請設計師根據寶石的特點進行設計和制作,或者把家中過時的款式拿來進行改款設計,讓原本放在首飾盒中的老舊款式擁有新的生命。
第二類是會聚各種獨立首飾設計師的作品,分類進行售賣的門店。這種門店會和一部分獨立首飾設計師簽約,門店中的首飾產品無法在其他地方購買到,大部分產品是設計師們親手設計和制作出來的,每款產品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些首飾產品不一定擁有昂貴的寶石,不一定使用貴金屬,有的甚至是用非常廉價的塑料、黏土、纖維等,通過設計師對材質的再創造,賦予它們獨特的外表和首飾價值[1]。這種門店的產生恰恰說明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能夠接受和肯定設計帶來的價值和人工的獨一性。
第三類就是首飾制作體驗的門店。這種門店除了售賣一些手工飾品以外,最主要的是人人都可以進店設計和親手制作一款屬于自己的首飾(戒指、手鐲、吊墜或胸針),店內配有專業的店員進行全程指導。例如,兩位客人想要制作一對情侶戒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喜好選擇戒指的材質、款式、表面的紋理和特殊圖案等。店員根據他們的設計款式進行手把手的步驟教學。這種門店的產生更加說明了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和人們對首飾的情感需求,和對手工制作工藝的認同。
近幾年,首飾行業對“首飾設計師”的概念已經不僅僅針對設計本身。一名合格的首飾設計師,必須精通設計和制作兩項技能,即能獨立設計出首飾作品,并把設計的首飾作品進行一比一還原制作出來。這是為何呢?首先,如果一位首飾設計師只會畫設計稿,那么他考慮的只是這件作品是否美觀、是否具有特色和設計感,不會考慮到工藝的實現度。設計者把完成的設計稿直接交給工廠的工人制作,工人會說“看不懂”。“看不懂”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結構之間的穿插關系,工藝的可實現程度等。那么,這樣的設計稿只能成為一張漂亮的“畫稿”,而不是一件精美的首飾作品。其次,工藝表現的單一化。不了解工藝的首飾設計師只能照本宣科,在設計的時候思維會有一定的限制,不明白選用什么樣的工藝最能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想,而工人往往圖省事,選用最簡單、最普通的制作方法來生產該設計作品,結果往往與設想大相徑庭。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工藝的好壞可以直接決定一件首飾作品的成功與失敗。把同一張設計稿分別交給一位技藝精湛的師傅和一位普通的首飾制作工人,那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會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作品。好的加工師傅不僅能夠完全領會設計師的想法,在制作的過程中還會結合自己的加工經驗為作品潤色。但是,這種優秀的加工師傅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需要設計師與加工師傅進行反復溝通,跟版、看版,最終確定成品。如果設計師本身不懂工藝,那么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只能聽天由命。
以上所說的都是傳統意義上或者大部分珠寶公司的首飾設計師,他們需要在自己懂得首飾工藝的情況下與制版師或建模師不斷溝通來共同完成一件首飾設計作品的呈現。但是隨著首飾設計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首飾專業人才輩出,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首飾設計師可以獨立完成一件首飾作品(從設計到制作再到最終的效果呈現)。這類首飾設計師的作品個人特色非常鮮明,作品表面有時會故意留下漂亮的手作痕跡,讓人感覺溫暖,回歸自然,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這是因為設計師在制作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思考和改進設計,讓作品更加完善,并使作品擁有了手工制作的溫度,正是因為這樣,設計才被賦予了靈魂。
部分教育者認為,學習工藝需要天賦,有些人生來就適合當手工藝人。筆者認為,所謂天賦,是多方面能力的體現:后期的培養教育、對專業的執著熱愛,都是形成天賦的必要條件。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工藝知識的同時擁有天賦是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對此,筆者對目前的首飾工藝教育做了如下總結。
首飾加工工藝(這里僅指金屬起版工藝)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金屬工藝的基本技法,包括銼磨、切鋸、焊接、酸洗、拋光等,學生只有學會了這些基本技法,才能看懂與工藝相關的專業書籍,從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藝進行自學和練習;第二類為金屬工藝的高級技法,包括寶石鑲嵌、金屬表面肌理、冷連接、鍛造等,教師可根據課時量和工作室條件選擇部分內容進行教學;第三類為金屬工藝的特殊技法,如花絲工藝、金屬編織工藝、琺瑯工藝等,若課程條件不允許,可建議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向行業內的專家或手工藝人拜師學藝。
高校工藝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的金屬加工工藝課,即教師根據工藝的種類進行示范教學,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工藝的練習;另一種是項目式教學,教師根據項目要求,引導學生進行項目主題設計,把工藝教學融入設計教學中。學生在完成相應的課程后,既能提高設計能力,也學會了工藝的技法。兩種教學模式都有利有弊,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工藝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是教師需要思考、探究和不斷總結的課題。
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審美需求的改變,首飾行業對首飾設計師的需求越來越大,首飾工藝的地位也越來越受到首飾設計師和教育者的重視。首飾工藝不僅是首飾設計的實現方法,也可以作為首飾設計的靈感來源,所以在工藝的創作學習和制作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奇跡,給予人們美的震撼和心靈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