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七彩華風幼兒園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發展最快、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接受科學的學前教育,對于幼兒形成強健的體魄,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人的健康、學習和社會行為等方面產生終身持續的影響。加快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研究,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與影響,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共享的機制,是提升學前教育質量,促進學前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
國際上的相關組織和協會十分重視學前教育和學前教育信息化問題,并一直在關注信息技術應用于學前教育的方方面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很早就開始關注學前教育,1981年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提出為學前教育的孩子接受合理保育和教育問題。1989年提出把兒童培養成面向世界的國際人。1990年要求為兒童營造更有利生存和發展的學習空間,強調兒童學習環境的建設。1996年開始研究兒童的成長特點和發展規律1,2010年指出Computer-facilitated(計算機輔助教育活動)對于學習和玩耍有積極的影響,可以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激發好奇心、探索、分享和解決問題。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中心開始實施“認識ICT在早期教育中的潛力”項目,該項目在分析17個國家幼兒園和早教中心案例的基礎上提出創造性的將ICT整合到早期教育中能夠促進兒童的發展。
2005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兒童權利公約》,公約通過各個國家的憲法、法律和政策影響國家的行動,并提出需要利用現有的信息和通訊技術,從而為公民、民間社會和政府領袖,以及那些可以代表世界兒童采取行動的人提供可操作的實時信息,進而減小國與國之間在兒童基本權利(健康、教育和適當的生活水準)和基本的保護(免受經濟剝削、早婚的影響,保護殘疾兒童)方面的差距。
全美幼教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簡稱NAEYC)曾在1996年提出了一份報告——《技術與3-8歲兒童》,報告闡述了全美幼教協會有關信息技術應用于早期教育的基本立場。報告指出,在早期教育中適宜地利用計算機技術,能夠促進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并且提倡將適宜的計算機技術整合到常規的學習環境中,使之成為眾多支持兒童學習的方式之一。并指出技術應用于早期的基本定位是輔助,而不能完全替代早期有價值的早期教育活動和材料。報告認為信息技術的使用應該具有年齡,個體,文化的適應性,教師的專業化判斷很關鍵,當適宜的信息技術整合到常規的學習環境中并恰當的使用信息技術就能夠促進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指出應當讓所有的兒童能夠平等的使用計算機,盡量考慮特殊兒童使用計算機的機會。明確提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減少群體的偏見以及接觸暴力的可能性,號召教師與家長一起倡導為兒童提供可能多的適宜于他們發展的應用技術,同時,談到對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而言,適宜的使用信息技術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接受深入的培訓,保證技術在兒童的學習環境中能夠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把信息技術看作是一種工具,既是專業同仁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幼兒的工具。報告為我們指明了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教育的原則,指出了信息技術對環境、幼兒和幼師的影響作用。
根據發達國家的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實際,我們認為:
1.加快幼兒園信息化環境建設:加大對幼兒園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投入,縮小學前教育的數字化鴻溝,完善幼兒園信息化環境。
2.加強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開發,構建學前教育信息化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加大國家與地方開發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的投入,鼓勵區域和一批有特色的幼兒園進行優質資源的共享;建立學前教育信息化教育資源評價與監督機構,確保幼兒教育軟件與資源的質量,為幼兒教育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
3.繼續加強學前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加強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理論研究,明確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內涵與應用方式,構建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學前教育信息化理論體系,引導幼兒園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避免出現拒絕使用一切信息技術和盲目濫用信息技術兩種極端,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
4.構建幼兒園教師混合研修新模式,全面提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水平:開發適合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課程和相關資源,構建符合幼兒園教師需要的網絡研修社區,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引導幼兒園教師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應用觀,適宜地使用信息技術,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支持幼兒的探究性學習;鼓勵幼兒園應用信息技術于管理領域,提高化幼兒園管理現代化水平;構建信息化家園聯系平臺,創新家園共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