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洪標
(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 江門529031)
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組織缺血缺氧,甚至發生壞死的疾病被稱之為冠心病[1]。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隨著冠心病病情發展和惡化,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發作持續時間也隨之增加,甚至影響心臟功能,威脅患者生命[2]。臨床多采用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但疾病易反復,且長期服藥不良反應大,降低治療效果。中醫經多年臨床研究發現,中藥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預后,且療效確切[3]?;诖?,本研究選取我院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93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對照組47 例和觀察組46 例。對照組男24例,女23 例;年齡46~74 歲,平均(62.24±4.68)歲;病程2~8 年,平均(4.59±1.68)年。觀察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45~75 歲,平均(62.59±4.15)歲;病程2~9 年,平均(4.67±1.7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診斷標準 中醫標準:痰濁內阻型,以心胸窒悶、氣短喘促、形體肥胖為主癥,四肢沉重、痰多口黏、脘痞為次癥,舌苔濁膩,脈滑[4]。西醫標準:符合《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診斷標準。
1.3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無其他心臟功能障礙;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認知功能不正常,不可完全配合調查;重要器官功能障礙;3 個月內有服用激素類藥物史。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J20171062),起始劑量為10 mg,1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注冊證號H20080331),2 片/次,1 次/d;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膠囊(國藥準字H20031224),1 粒/次,1 次/d。持續治療1個月。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藥方組成:瓜蔞30 g,薤白15 g,法半夏12 g,茯苓30 g,薏苡仁30 g,葶藶子15 g,桂枝9 g,黃芪30 g,山藥15 g,炙甘草5 g。每日1 劑,水煎取400 ml 藥液,分早晚2 次溫服。持續治療1 個月。
1.5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范圍,疼痛感基本消失;有效:ST 段降低,在治療后回升0.05 mV 以上,但未恢復正常,倒置T 波變淺或T 波由平坦變直立,且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降低;無效:心電圖未改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蕿轱@效率、有效率之和。(2)比較治療前后記錄兩組患者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3)比較兩組血脂指標。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指標,包括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比較(±s)
時間 組別 n 急性發作次數(次/周) 每次發作持續時間(min/次)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6 47 t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46 47 tP 6.58±2.41 6.16±1.98 0.919 0.360 2.42±1.47 4.61±1.54 7.016<0.001 8.26±2.01 8.96±2.08 1.650 0.102 3.45±1.22 6.45±1.72 9.718<0.001
2.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脂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C、TG、LDL-C 水平低于治療前,HDL-C 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表3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TC TG HDL-C LDL-C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6 47 tP治療后 觀察組對照組46 47 tP 4.44±0.43 4.52±0.41 0.918 0.361 3.32±0.27*3.39±0.31*1.160 0.249 2.42±0.23 2.46±0.31 0.706 0.482 1.31±0.18*1.38±0.25*1.547 0.125 2.11±0.15 2.12±0.16 0.311 0.757 3.17±0.18*3.15±0.17*0.551 0.583 4.17±0.25 4.18±0.26 0.189 0.851 2.11±0.19*2.13±0.23*0.457 0.649
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的發作和機體脂質代謝紊亂有密切關系,血脂過高可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引起心絞痛。因此,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多使用阿托伐他汀調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達到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但效果仍不理想,需尋找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6]。
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歸屬于“胸痹心痛”范疇,病因繁多,主要因外感寒邪,損傷陽氣,無法溫煦血液運行,導致血脈瘀滯,加之脾胃損傷,運化障礙,聚濕生痰,致使心脈痹阻,則胸痹,因此治療應以通陽泄濁、化痰宣痹為主[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心絞痛急性發作次數及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給予西藥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且療效確切。分析原因在于,瓜蔞薤白半夏湯由瓜蔞、薤白、法半夏、茯苓、薏苡仁、葶藶子、桂枝、黃芪、山藥、炙甘草組成,其中瓜蔞具有通陽散結之功效;薤白具有理氣寬胸之功效;桂枝具有溫通陽氣之功效;法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茯苓、薏苡仁有健脾化濕之效;黃芪具有補氣利水之效,葶藶子具有泄肺行水之效;山藥具有補氣健脾之效;炙甘草有溫通心陽之效,同時可調和諸藥共同發揮作用。脾氣健運,痰濁得以祛除,陽氣得復,諸藥聯用共奏化痰宣痹、通陽泄濁之效[8~9]。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瓜蔞提取液經離子交換所得物可降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法半夏提取物有調脂穩斑作用,薤白提取物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10]。同時聯合西藥抗血凝、調脂,可快速增加冠脈血流,改善心肌組織缺氧,緩解心絞痛癥狀。但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血脂指標雖有所改善,但組間差異并不明顯,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藥物持續治療時間較短,因此下一步應延長治療時間,做深入研究。綜上所述,給予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西藥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可改善心絞痛癥狀,療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