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晶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河南洛陽471009)
重癥肺炎屬于臨床老年群體常發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病情嚴重且進展迅速,若未及時采取科學有效干預,容易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嚴重可導致死亡[1]。該病主要由于肺炎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而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引起,以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嚴重低氧血癥及低血壓等為臨床表現[2]?;颊叱0殡S呼吸衰竭,導致痰液淤積、難以排出,致使感染癥狀加重,因此及早采取合理干預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將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實施于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并與抗生素常規治療方案對比,探討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6 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常規組和研究組,各43 例。常規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63~81 歲,平均(71.9±5.2)歲。研究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62~80 歲,平均(72.0±5.1)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3]:(1)符合重癥肺炎臨床診斷標準;(2)經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證實;(3)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5)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4]:(1)近期已接受過抗生素治療者;(2)存在免疫系統性疾病者;(3)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4)精神異?;蛘J知障礙者;(5)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組 予以抗生素常規治療。將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國藥準字H20020598)3.0 g 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滴注,3 次/d,治療3 d 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以及病原學結果,繼續應用原抗生素或予以抗生素升級使用。連續治療4 周。
1.2.2 研究組 予以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前期將注射用美羅培南(國藥準字H20010250)0.5 g 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 中,靜脈滴注,3 次/d,治療3 d。3 d 后以細菌學檢查以及藥敏結果為依據,選擇相應窄譜抗生素應用。若細菌學檢查結果為陰性,持續用藥5 d 待感染控制后降級更換為二線抗生素。連續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 (1)療效判定標準: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消失,體溫及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聽診肺部啰音基本消失,胸部CT 顯示肺部炎性病灶基本吸收,為顯效;患者咳嗽咳痰癥狀減輕,體溫及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聽診肺部啰音減少,胸部CT 顯示肺部炎性病灶吸收超過50%,為好轉;未達到上述指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5]。(2)統計兩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長、抗生素用藥時長、感染控制時長及住院時長。(3)炎癥介質: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C 反應蛋白(CRP),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為血液樣本,其中IL-6 及IL-8 指標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RP 水平借助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6]。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79.07%)與研究組(95.35%)相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炎癥介質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IL-6、IL-8 及CRP 水平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對比(±s)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研究組組別 n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IL-8(pg/ml)治療前 治療后43 43 tP 165.28±13.69 164.34±13.57 0.320>0.05 147.29±16.35 123.54±25.18 5.187<0.05 117.84±15.45 118.95±17.43 0.313>0.05 82.51±11.68 31.09±10.04 21.892<0.05 104.32±18.74 104.09±19.63 0.056>0.05 72.57±9.21 43.21±10.06 14.116<0.05
2.3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 研究組肺部啰音消失時長、抗生素用藥時長、感染控制時長及住院時長均短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d,±s)

表3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d,±s)
組別 n 肺部啰音消失時長抗生素用藥時長感染控制時長 住院時長常規組研究組43 43 tP 6.82±1.26 3.23±0.81 15.716<0.05 16.89±4.37 9.17±2.21 10.338<0.05 18.75±3.25 10.23±2.01 14.569<0.05 22.17±3.24 13.84±2.13 14.088<0.05
由于重癥肺炎發病后導致患者自身肺組織免疫能力下降,使得肺部存在功能減退、缺氧、反復感染及肺功能損害等多種問題,因此治療關鍵在于及早發現與優質干預[7]。臨床針對重癥肺炎常用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氧療、化痰及支持治療等,其中抗感染治療在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首選廣譜強力抗菌藥物。但是由于患有重癥肺炎的老年群體機體免疫功能明顯減退,且有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的可能,故在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需要確保其安全性較高。
降階梯療法主要指針對重癥肺炎患者開展兩個階段治療,最初治療階段主要由醫師根據臨床經驗采取強效廣譜抗生素予以患者用藥;當機體感染癥狀得到一定控制后進入第二階段,在獲取臨床可靠的病原學檢驗(如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結果后,第一時間對抗生素用藥方案進行調整,選擇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窄譜抗生素予以患者用藥[8~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IL-6、IL-8 及CRP 水平,肺部啰音消失、抗生素用藥、感染控制及住院時長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常規組(P<0.05),進一步證實抗生素降階梯療法運用于重癥肺炎患者臨床治療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紤]原因可能為,研究組治療方案能夠使抗生素靶向使用范圍顯著縮小,有助于使細菌耐藥率降低,從而有效避免藥物副作用過多產生,進而促使療效提升。降階梯療法的重點在于確保臨床用藥的及時性,治療初期通常缺乏相關病原學檢驗數據提供臨床用藥理論支持,但是早期用藥(如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部分革蘭氏陰性菌及革蘭氏陽性菌起到殺滅效果,進而快速控制炎癥,避免抗生素使用不及時導致病情進展迅速,危及患者生命。不過由于廣譜抗生素長時間使用容易引發真菌感染,且增加患者二重感染以及耐藥菌發生率,所以對感染病原菌明確后,立即采取針對性窄譜抗生素進行治療,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不恰當使用抗生素而引發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肺炎患者選擇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不僅能夠顯著提升臨床療效,有助于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從而縮短抗生素用藥時長;還能夠顯著降低患者機體炎癥介質水平,有效控制感染,促使患者機體盡快恢復,及早出院,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療效評價缺乏客觀性指標、研究樣本數量過少等),故今后臨床可引用具有說服力的觀察指標、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數量等,更加深入解析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于重癥肺炎患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