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河南省靈寶市第二人民醫院疼痛科 靈寶472500)
手術創傷可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刺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引發機體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適度的應激反應可刺激機體提高防御功能以抵御侵害,過度的應激反應則導致機體重要臟器功能損傷,高齡患者機體功能處在不同程度的衰退狀態,過度應激易增加圍術期風險,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率,不利于患者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1~3]。因此,給予安全有效的麻醉藥物,在維持有效麻醉的同時減輕患者應激反應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以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00 例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分析舒芬太尼和依托咪酯麻醉對高齡患者麻醉效果、術后認知功能及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月行手術治療的100 例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19 例;年齡75~84 歲,平均年齡(79.60±6.40)歲;體質量指數(BMI)19.52~25.41 kg/m2,平均(22.71±1.06)kg/m2;腹部手術21 例、骨科手術29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0 例;年齡76~83歲,平均年齡(79.55±6.32)歲;BMI19.51~25.40 kg/m2,平均(22.74±1.10)kg/m2;腹部手術21 例、骨科手術29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手術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且符合手術指征;為擇期手術;患者意識清楚,溝通理解能力正常,受教育程度在6 年以上。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且血壓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存在肝、腎功能異常者;近期使用過鎮痛藥物者;對研究用藥存在既往過敏史者;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完善術前準備,觀察組患者麻醉誘導依次靜脈注射咪達唑侖(國藥準字H20143222)0.04 mg/kg、依托咪酯(國藥準字H32022999)0.3 mg/kg、羅庫溴銨(國藥準字H20183264)0.6 mg/kg,觀察腦電雙頻譜指數低于60 后給予喉罩通氣,麻醉維持給予維庫溴銨(國藥準字H19991116)60~80(μg·kg)/h、丙泊酚(國藥準字H20123138)血漿靶濃度2 mg/L、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113508)5 ng/kg。對照組患者麻醉誘導依次給予微量泵靜脈泵入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54171)3 ng/kg、瑞芬太尼2 ng/kg,靜脈注射羅庫溴銨0.6 mg/kg,觀察腦電雙頻譜指數低于60 后給予喉罩通氣,麻醉維持給予維庫溴銨60~80(μg·kg)/h、舒芬太尼0.15(mg·kg)/h、瑞芬太尼3 ng/kg、丙泊酚血漿靶濃度2 mg/L。
1.4 觀察指標 (1)兩組麻醉效果比較。包括麻醉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術后完全清醒時間。(2)兩組術后認知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比較。采用MMSE 簡易精神狀態量表進行評估認知功能,低于術前評分2 分,但在24 分及以上,可以認為患者認知功能有所下降,評分在24 分以下則可認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3)兩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抽取兩組入室、拔管后30 min 外周靜脈血,采用高壓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法測定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素(E)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維持時間長于對照組,術后完全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min,±s)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min,±s)
組別 n 麻醉起效時間 麻醉維持時間 術后完全清醒時間對照組觀察組50 50 t P 3.43±0.87 1.25±0.12 17.523<0.05 121.65±12.01 137.40±11.92 6.581<0.05 27.97±1.02 12.76±1.48 59.835<0.05
2.2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比較 術前兩組認知功能評分觀察組(29.24±5.04)分,對照組(29.27±5.10)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9,P>0.05);術后1 d 觀察組(27.75±4.78)分,對照組(24.17±4.82)分,差異有統計意義(t=3.729,P<0.05)。術后1 d 觀察組未發生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0.00%(0/50),對照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10.00%(5/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NE、E 水平比較 入室時兩組NE、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拔管后30 min 兩組NE、E 水平均較入室時升高,但觀察組NE、E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E、E 水平比較(mg/ml,±s)

表2 兩組NE、E 水平比較(mg/ml,±s)
拔管后30 min NE E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入室時NE E 50 50 t P 364.24±25.79 365.02±24.37 0.155>0.05 88.41±19.15 88.63±20.03 0.056>0.05 590.82±21.63 507.96±18.43 21.429 0.000 149.87±15.60 113.64±17.82 11.228 0.000
高齡患者由于全身器官、組織細胞退行性改變,在進行手術治療時需嚴格進行麻醉管理,盡量維持高齡患者適合的血壓及心律,注意防止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血壓異常波動、水電解質紊亂、兒茶酚胺增高等因素誘發心律失常[4~5]。此外,高齡患者胸肺順應性相對較差,麻醉誘導及維持藥物量掌握難度較高,在誘導期及清醒期更易出現血流動力學波動,誘發各種并發癥及意外發生,加上老年患者機體內脂肪比例相對較高,脂溶性麻醉藥分布容積相對較大,且肝、腎對藥物的代謝能力降低,可延長藥物半衰期,影響術后蘇醒[6]。
認知功能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包括學習、語言、運動、推理等。手術和麻醉刺激易誘發認知功能障礙(POCD),可能與手術創傷、麻醉藥物等造成機體應激反應的產生,導致NE、E 等血漿應激激素水平上升及機體出現炎癥性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破壞機體內環境穩定,激發免疫級聯反應,促進炎癥介質大量分泌和釋放,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發生風險[7]。認知功能障礙一般術后4 d 內發生,臨床表現為意識、認知、精神運動異常等,也包括焦慮、人格變化、精神錯亂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認知、社交能力,增加患者和家庭負擔[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麻醉效果、術后認知功能優于對照組,且應激反應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依托咪酯麻醉對高齡手術患者相對更加安全。原因為依托咪酯是咪唑類衍生物,與其他臨床常用麻醉混合使用不會產生沉淀,靜脈給藥后迅速進入血流豐富的器官和大腦,且半衰期較短,穩定分布容積為2.2~4.5,在血漿內可被酯酶迅速水解失去活性,肝臟清除率高達18~25 ml/(kg×min),且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輕微,常規劑量對血流動力學指標影響不大,可有效保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性,待血藥濃度降至250 時患者即可蘇醒。綜上所述,依托咪酯麻醉用于高齡手術患者較舒芬太尼更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