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利
(河南省鶴壁仁德中西結合醫院婦產科 鶴壁458030)
不孕不育分為繼發性不孕和原發性不孕,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嚴重身心負擔[1]。西藥治療多有促排卵功效,但治療效果局限,且長期服用易增加毒副反應,故還需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2]。中醫雖無“不孕不育”的具體記載,但對其癥狀的記載卻較多見,認為其多與腎虛、肝郁等有關,因此中醫治療多以補腎調肝為主[3]。近年來,不少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不育取得良好反饋。鑒于此,本研究以不孕不育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自擬補腎調肝方聯合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86 例不孕不育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對照實驗分為對照組91 例,觀察組95 例。對照組年齡25~40 歲,平均(34.13±3.20)歲;病程1.0~2.5 年,平均(1.37±0.36)年;原發性不孕56 例,繼發性不孕35 例;觀察組年齡24~39 歲,平均(34.07±3.11)歲;病程1.0~2.5 年,平均(1.46±0.34)年。原發性不孕58 例,繼發性不孕3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協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符合《婦產科學》[4]中不孕不育的診斷標準;(3)依從性高。排除標準:(1)卵巢功能不健全或子宮病變等;(2)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3)哺乳或妊娠期。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國藥準字H31021107)口服,自月經周期開始后的第5 天服用,50 mg/d,若患者已閉經,首先口服黃體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41902),2 粒/次,1次/d,連服3 d,停藥3~7 d 后出現撤退性出血,撤退性出血第5 天服用枸櫞酸氯米芬膠囊,連服5 d,服用后根據個體情況調整使用劑量,每日最高不超150 mg/d,共治療3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擬補腎調肝方治療。藥方組成:女貞子、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各15 g,柴胡、山茱萸、淮山藥各12 g,熟地、枳殼各10 g,甘草、紅花各6 g。水煎后去藥渣后留汁,每日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持續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腰膝酸軟、月經量少、肢體寒冷、潮熱易汗、失眠多夢等癥狀改善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采用ELISA 試劑盒檢測;子宮內膜厚度采用B 超檢測。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腰膝酸軟、月經量少、肢體寒冷、潮熱易汗、失眠多夢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E2、子宮內膜厚度高于對照組,血清FSH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
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E2(pg/ml)治療前 治療后FSH(U/L)治療前 治療后91 95 t P 52.63±5.74 52.28±5.69 0.417 0.676 81.89±10.62 90.08±10.13 4.725 0.000 60.39±6.92 60.62±6.83 0.228 0.819 43.62±10.53 37.24±8.51 4.553 0.000 4.61±0.11 4.58±0.15 1.549 0.122 8.11±0.59 8.43±0.45 4.169 0.000
不孕不育主要受生物學因素影響,如器質性病變、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異常、精神因素等。發病后,機體性激素會出現明顯異常改變,若持續進展易致卵巢逐漸萎縮,從而閉經[5]。有研究表示,女性內分泌紊亂是致卵巢萎縮的重要內因,因而西醫治療主要通過補充外源性性激素促使患者月經和卵巢功能恢復[6]。值得注意的是,西醫治療極易在停藥后復發,但持續治療又可能引起卵巢病變。中醫認為,女性不孕不育與氣血失和及臟腑失調有緊密聯系,腎主生殖,儲存機體元陽及精血,故血瘀、腎虛、肝郁是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因。古書記載,肝主疏泄,可調節機體氣機,且腎臟互通,精血同源,故腎虛易致肝血不足,進一步導致精血乏源、腎精不足。因此,中醫多以補腎調肝等手段治療不孕不育,且已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自擬補腎調肝方中,女貞子、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可益腎填精;柴胡可疏肝解郁;山茱萸、淮山藥可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虛脫;熟地、枳殼可補血養陰、行氣寬中;甘草、紅花可保肝解毒、增強免疫力及活血通經、散瘀止痛[7~8]。諸藥配伍可共奏滋肝活血、疏肝解郁、補腎生精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腰膝酸軟、月經量少、肢體寒冷、潮熱易汗、失眠多夢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血清E2水平、子宮內膜厚度高于對照組,血清FSH 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自擬補腎調肝方聯合西藥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在調節性激素及子宮內膜厚度方面效果顯著。付靜等[9]研究認為,E2、FSH 可對促黃體生成素(LH)受體產生誘導作用,促使LH 表達增加,幫助機體形成優質卵泡,并增加卵泡直徑,增長子宮內膜厚度。另有陳英等[10]研究表示補腎調肝方能有效改善小鼠FSH 的表達,糾正內分泌紊亂,具有較高安全性。以上結論證實E2、FSH 與卵泡質量、子宮內膜厚度密切相關,且補腎調肝法對E2、FSH 有調節作用,這在一定程度支持了本研究觀點。綜上所述,自擬補腎調肝方聯合西藥治療不孕不育的療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E2分泌,抑制FSH 表達,促使子宮內膜厚度顯著改善。但自擬補腎調肝方聯合西藥治療對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有待后續隨訪后補充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