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借助“圖式學習”突破英語寫作難點的實踐,通過設計I can remember,I can think,I can write 和I can correct四個逐層遞進的活動,幫助學生逐級化解寫作難點,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圖式學習 英語寫作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97-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習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描述;能用短語或句子描述系列圖片,編寫簡單的故事。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存在“聽、說、讀”的能力高于“寫”的能力的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望“文”生怯,對寫作缺乏興趣。在此背景下,筆者依托校本特色“圖式學習”研究,將“圖式學習”應用于小學高年級的寫作教學。本文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通過“圖式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中創新使用I can remember,I can think,I can write 和I can correct四大板塊,幫助學生逐級化解寫作難點,提高寫作能力。
一、借助圖式突破英語寫作難點的實踐
(一)借助知識圖式,累積語言素材
開始本課的寫作前,教師可展示一些圖片,或播放一些視頻,組織學生針對中西方節日開展“頭腦風暴”“PK搶答”等活動,借助知識圖式調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對原有的知識圖式進行進一步建構。這個過程中,學生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提到的四個節日,而要迅速提出各種相關信息,為接下來的寫作活動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另外,圖文結合的方式充分展現了“圖式學習”所強調的“直觀性、趣味性”特點,符合兒童的思維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忽視“活動的開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課堂片段1】
Step 1 Revision
1.Free talk
2.Watch and say
T:Look at a video and say the festivals.
(播放有關節日的視頻,并讓學生說出是什么節日)
3. Link-link
活動規則:根據圖式說出想到的中西方節日,并找到每個節日的時間和活動,完成后迅速舉手搶答。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先通過free talk環節緩解學生上課的緊張情緒,然后讓學生觀看關于中西方節日的視頻,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熟悉的中西方節日,達到復習舊知識并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接下來,教師采取“連連看”的形式讓學生舉手搶答,擺脫了直接介紹的枯燥,也能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圖式,進一步復習節日的內容,為話題的寫作儲備好寫作素材。
Step 2 I can remember
1.Remember and say
(課件展示Unit 7 story板塊內容)
T:You know a lot about Chinese festivals!Do you remember,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Chinese festivals?Or,what aspects can you introduce festivals?
S:What festival is it?/When is the Festival?/What do people do...?
T:Do you notice these details?
2.Brain storm
T:What other festivals do you know?Can you talk about the festival with your friends?Please use this mind map to help you.
S1:I know Christmas. It is in December,people get together too. They eat turkeys and Christmas puddings...
S2:New Years Day is in January. Peopl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together,they let off fireworks...
T:Lets PK!
設計意圖:本環節利用課件圖片幫助學生回憶Unit 7 story板塊的內容,重點引導學生想一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中國節日的。通過課文結構圖式的呈現,學生迅速梳理Unit 7 story time的內容,并在腦海中初步建立寫作模板。教師再通過問題“你還知道或者喜歡什么節日,你能通過圖式的引導,介紹一下這個節日嗎?”,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中西方節日。接下來采用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給學生提供相對自由、輕松、安全的對話機會,使學生在說的過程在腦海中慢慢建立自己的圖式。最后四組進行比賽,比比哪一組說得最多。這個“頭腦風暴”環節涌出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接下來寫作的素材。
(二)構架結構圖式,思考文本脈絡
本課教學中,筆者通過story板塊“中國節日的介紹”中的“結構圖式”,回顧、示范寫作前對文本框架的構思,幫助學生逐步明晰寫作的方向。結構圖式教學素材體現了“圖式學習”獨有的“思維可視化”特點,教師采用這種素材指導學生以圖的形式構架文章結構,幫助學生呈現寫作中的思考過程,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架構進行深入思考,進而增強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及潤色打磨的寫作功底。
【課堂片段2】
Step 3 I can think
1.Ask and answer
T: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festival?Can you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and write about it?
2.Think and write
3.Show your mind map
(選擇1到2名學生介紹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介紹完畢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節日,并提示學生根據給出的思維導圖框架,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下一步請1到2名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展示完畢教師與其他學生作出評價。在這個環節運用“圖式學習”,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學習品質。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結構和內容圖式,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語言的鞏固、積累和拓展。
(三)憑借評價圖式,提升行文品質
想達成高質量的寫作輸出,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寫前輸入。寫前的輸入不僅需要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還要進行寫作訓練以獲得相應的寫作技巧。只有將二者結合,寫出的文章才能豐潤有型。本課教學中,筆者運用Unit 7 story板塊的范文,引導學生發現文章寫作的技巧,利用title-tense-details-beautify搭建框架,并運用“圖式”獨有的“條理清晰”的特點對寫作技巧進行歸納和評價點撥,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寫作的方法,實現文本品質的提升。
【課堂片段3】
Step 4 I can write
Show your writing.
T:Do you notice these details?
(使用課件展示標題和時態,指導學生寫作中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時態)
T:And sometimes you can beautify your writing,like this:they often/usually/always...
(指導學生在寫作時使用一些頻度副詞、方位副詞和時間地點副詞,以優化作文)
T:If you finish your writing,you can read it with your pair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you can hand up.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導圖,嘗試寫一寫自己喜愛的節日。寫前教師進行寫作指導,例如提醒學生注意運用正確的時態,注意使用一些副詞等,以優化寫出的文章;寫時教師環繞教室查看每名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幫助,緩解學生寫作的緊張情緒;寫好后讓學生同桌之間小聲交流或者讀一讀,寫作上還有疑問的學生可以舉手示意。圖式學習過程中盡量照顧到每名學生的情緒和學習情況。
Step 5 I can correct
1.Lets check
T:Heres a composition from my student,lets check.
T:It is a composition about a western festival,its about...?
S:Halloween!
T:Yes.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composition?Any mistakes?
S:It should use on the thirty-first...!Usually is wrong!
T:How many stars can the student get?
2.I can correct
T:Can you according to the judgement criteria to correct?Lets try!
S:Work in groups and correct.
T:Thank you for sharing,boys and girls!Please always remember,think and say!Work in groups!Write more words!Lets enjoy writing!Goodbye!
設計意圖:在最后的教學環節,教師利用具體范文呈現更多的知識點、信息點,針對作文的批改和評價給出表格式圖式學習的評價標準。在教師示范批改的基礎上,學生進行互批、互評。
二、教學成效
經過課堂教學實踐與課堂觀察,統計課堂觀察表數據發現:全班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參與話題的討論和寫作活動;全班97%以上的學生能正確地運用“圖式”的學習策略,對要寫的話題進行謀篇布局;從學生的作業反饋可以發現:全班61%左右的學生在“談論節日”的話題寫作過程中,能夠做到條理清晰,語言正確、規范,內容豐富。35%左右的學生能夠做到條理清晰,語言基本正確,內容比較豐富。
三、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筆者嘗試運用“圖式學習”的理論,巧妙處理寫作的語言材料,通過激活知識圖式,厘清結構圖式,積累語言素材;思考文本架構及點撥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有效化解寫作難點,提升行文品質。在反復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利用圖式學習突破英語寫作難點的做法進行以下反思。
(一)依據“語言相似塊”,化解寫作難度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即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充分利用圖式的可視化優勢,幫助學生進入建構圖式過程中的貫通性、創造性思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圖式,為話題的寫作把握方向并儲備好素材。圖式學習依據“語言相似塊”重構信息,幫助學生突破“最近發展區”,提高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二)巧用“寫作材料相似塊”,豐富寫作素材
平時教學中,教師通過文本闡述主題思想,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以線索圖式、簡筆圖式等多種方法,橫向積累與主題相關、相似的寫作材料,多收集信息,豐富、優化寫作素材,使學生在真正寫作時能靈活地組織運用語言,樂于書面表達。
(三)借助“文體圖式相似塊”,優化寫作技巧
現行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故事板塊內容為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教師通過對語篇進行圖式化,指導學生觀察“文體圖式相似塊”,分解復雜的寫作任務,逐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結構和內容圖式,達到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語言的鞏固、積累和拓展。
(四)依據考試要求、學生層次特點,滿足不同需求
教育是讓更多的學生有所選擇,讓更多的學生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讓更多的學生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圖式學習中,學生設計的每一個圖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深深的個人烙印,它非常真實地詮釋了每名學生對話題寫作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應依據考試要求、學生層次特點,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實施分層教學讓學生能在各自的學習過程中彰顯個性、發展潛能。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圖式學習”的方法,能夠激活知識圖式,積累語言素材;厘清結構圖式,搭建文本框架;化解寫作難點,提升行文品質。學生巧用“圖式”完成英語寫作,收獲的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增長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更是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優化。
作者簡介:郭明(1989— ),女,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主要研究圖式學習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