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初中語文合作學習隨意性大、效率低的現狀,以《藤野先生》一課為例,從學習共同體建設、學習共同體培訓、合作學習調控3個方面探討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策略,使合作學習從膚淺、低效走向深入和高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 深度學習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54-02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淺層學習而言的,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預設的問題或任務,全神貫注地參與并獲得豐富的體驗、實現自身發展的自主建構活動。具體到語文課堂,深度學習要求語文課堂從“傳輸式”教學向“探究式”學習轉變,從低階思維課堂向高階思維課堂轉變。通過深度學習,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提升,能夠基于新的情境進行學習遷移。
合作學習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基本結構,小組成員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進行組間合作互助的一種活動。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個體學習方式,發揮學習伙伴的優勢,使復雜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然而,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導致學生合作學習效率不高,語文課堂仍然處于淺層學習層級。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要始終指向深度學習,并要根據語文教學生態和合作學習特質進行系統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讓合作學習從膚淺、低效走向深入,發揮合作學習的應有價值。下面,筆者以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一課為例,談談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策略。
一、學習共同體建設
合作學習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開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確保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目前,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學習共同體建設主要遵循就近原則,這種建設方式固然便于操作,但簡單粗暴,不利于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這就需要轉變學習共同體建設方式,根據合作學習的實際需要靈活安排學習小組。筆者在《藤野先生》教學中采用“混雜編組”的方式,綜合考慮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態度、性格、發展性等,目的是讓組員之間形成互補優勢。學習共同體之間采用“同質編組”的方式,目的是確保學習共同體之間的均衡性,能夠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并進行學習共同體之間的學習互動;學習共同體內部采用“組內異質”的方式,使共同體內部成員之間做到互補。
《藤野先生》一課,筆者在建設學習共同體時還考慮到組織的規模和角色分工問題。組織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2~3人的小組織。根據本課教學的內容和探究學習的難度,學習共同體建設規模控制在6人左右,規模適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角色分工來說,角色設置要充分考慮合作學習的實際需要。目前,角色分工主要采用平行式分工,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項任務,缺乏有效的組織性,對此,筆者在設置角色分工時,采用“圈式分工”的方式,先確立一個小組長,再以小組長為中心向其他組員輻射,形成一個高度聚合的學習共同體。
建設運行高效的學習共同體,既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也使深度學習得以實現。
二、學習共同體培訓
完成學習共同體建設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教師還要基于合作學習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培訓,從而使學生在各個學習共同體內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并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學習共同體的培訓重點是發展各小組成員的合作技能,具體來說,要通過培訓活動培養學習共同體中每個成員的傾聽、表達、質疑、互助等技能。
合作學習離不開傾聽,傾聽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需要各個小組成員能夠學習傾聽,不隨意打斷其他成員的講話;合作學習也離不開合理地表達,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應具備主動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品質;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深度學習的發生離不開思維的參與,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具有質疑的精神,不被動接受,對教師、成員的說法要有自己的思考,并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此外,小組成員要具有強烈的互助意識,意識到學習共同體是一個整體,各成員之間要進行合理地分工、協作,以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合作學習調控
合作學習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習行為,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合作學習調控策略,確保合作學習有效開展。合作學習調控是實施合作學習的關鍵,可分成前置性學習調控、合作學習內容調控、合作學習活動調控和后置性學習調控。
(一)前置性學習調控
前置性學習主要是課前預習,目前相對薄弱,也是語文課堂缺乏深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深度學習視角下,教師要加強合作學習的前置性學習調控,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讓學生自主解決語文學習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并為課堂合作學習和深度學習做好鋪墊。前置性學習調控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載體,從而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獲得有效的抓手,這抓手可以是導學案,也可以是學習任務單等載體。
《藤野先生》一課,前置性學習主要利用學習任務單的形式,涵蓋以下幾個板塊:
【知識樂園】自主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出現的生字、新詞,讀一讀,寫一寫,并將你認為的重點字詞記錄在下面,再出幾個相關的題目,和同桌互相考一考。朗讀時,注重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感知作者】收集作者的生平資料及與文本相關的資料信息,將你認為有價值的信息摘抄下來,例如,魯迅先生的老師有哪幾位,作者對他們的情感分別是什么。
【走進文本】流暢、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文本題目提出幾個問題,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并嘗試解決這些問題。
前置性學習調控設計打破常規,沒有給學生明確的題目,而是采取開放的調控方式,給學生一些提示和引導,賦予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從而為深度學習和合作學習預留空間。
(二)合作學習內容調控
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存在盲目求全、求多的傾向,追求面面俱到,最后的結果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度,合作學習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強化內容調控的意識,針對單元教學目標和文本特質選擇適切的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有所取舍,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將語文學習推向深入,體現合作學習應有的價值。
《藤野先生》一課,教材“預習”環節就提供了兩段導語。教師不妨根據教材預設選擇一些小的切入點,并圍繞這些切入點深度挖掘。這一課,教學內容的調控主要抓住三點,即事件、情感和語言。這是由本文的特質所決定的,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因此寫人記事是主線,情感是內在線索,語言是寫人、記事、抒情的工具、載體。因此,抓住這些內容就抓住了本文的重點。
(三)合作學習活動調控
合作學習內容生成后,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煉合作學習任務,實現對合作學習的有效驅動和調控,從而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激活學生的合作學習動力。
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是《藤野先生》的寫作目的之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又借助相關的事件讓人物的形象豐滿起來。此外,作者還借助言語方式讓人物形象更生動,讓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鑒于文本內在邏輯,在驅動方式選擇上以問題探究為主,問題之間又結成有機的問題串。合作學習任務預設如下:
【鏈接材料】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準備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親赴上海,向先生征求文章選編的意見,先生是這樣回答的:“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
結合這段材料,走進《藤野先生》這篇散文,圍繞下面的探究任務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翻開回憶錄】跟著作者的思路,翻開回憶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回憶了哪幾件事,用一些關鍵詞說說藤野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
【譯者對話錄】圍繞先生的這段話,設計一段譯者與魯迅先生的對話,說明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的緣由。
【筆下生花】教材導語對魯迅先生的語言進行了高度評價,請從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達等角度,簡要分析本文語言的妙處。
【疑惑碰碰車】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你一定還遇到了一些困惑,請把它們寫下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文章主要內容是記敘藤野先生,文章開頭部分卻寫了作者的經歷,這部分內容是不是多余的?
筆者在預設這節課的合作學習任務時先鏈接材料,引出合作探究學習的話題,并生成合作學習情境,任務設計由淺入深,從事件到情感再到文章構思,可謂步步深入。
(四)后置性學習調控
后置性學習主要包括合作學習評價,在實施合作學習評價時,教師要組織各合作小組進行合作后的總結和反思,根據各合作小組的總結和反思,引導學生對合作學習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以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并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深度學習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轉變,而具有系統性,既包括學生認知的深度,也包括學生語文課堂參與深度和學習成果深度。初中語文合作學習要始終指向深度學習,讓合作學習從膚淺、低效走向深入,發揮合作學習的應有效用。
【參考文獻】
[1]周艷娟.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甘肅教育,2020(2)
[2]朱宗福,馬瑛.優化合作學習,打造語文高效課堂[J].當代教研論叢,2020(1)
[3]劉永瑩.語文教學中如何推進合作學習[J].江西教育,2018(11)
[4]王絮穎.初中語文課程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性[J].基礎教育論壇,2019(8)
[5]陳恬.從合作學習小組到學習共同體——語文課堂學習途徑的轉變[J].江蘇教育研究,2016(9)
作者簡介:朱凱(1975— ),高級教師,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三堡中心中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