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芬
【摘要】為全面貫徹教育部《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精神,莞城實驗小學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習衛生工作條例》和2007年“中央七號文件”精神為指導思想,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工作的精神,認真貫徹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對加強大課間活動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設施,創建融“體、德、藝、趣”于一體的民族傳統大課間,引導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民族;傳統大課間;體育鍛煉
莞城實驗小學以“求真納新”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把大課間作為德育管理的一項重要抓手,提高學生精神面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提升學校內涵發展。自2008年開展大課間活動以來,逐步明晰大課間活動的定位——民族傳統特色,即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大課間活動中,營造更為濃厚的活動氛圍,讓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感受和鍛煉,做到全員參與,融“體、德、藝、趣”于一體,讓師生在大課間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享受體育活動的無窮樂趣。
一、切實落實體育課程,增強學生體質有保證
基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體現“學生為本”的理念,以讓全體師生擁有強健的體魄為起點,學校每天開展一小時體育活動,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中提升體質,享受成功,健康成長。
1.立足校本,因地制宜
根據本校場地、器材、師資、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將民族特色發展形成本校大課間資源,進而推動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2.科學設計,安全至上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運動負荷的變化規律,從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大課間的內容。嚴格器材管理,落實安全職責,讓安全制度成為活動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
3.明確目的,達成共識
多形式學習,轉變觀念,達成共識。明確大課間活動的目的、意義,理解大課間活動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4.與時俱進,講究實效
充分借助專家引領,結合本校各科組老師集體智慧,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論證、創新、升級,保證本校大課間活動開展的實效性。
二、民族傳統大課間,引導學生鍛煉有載體
我校大課間活動集“體、德、藝、趣”于一體,既滿足學生身體發育需要,增強體質,有效提升精氣神,又讓學生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中增強集體凝聚力及愛國精神。
1.主線鮮明,民族傳統顯內涵
我校大課間活動以民族傳統項目為主線,根據本校場地、器材、師資、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設計為大課間活動內容,在激昂的陜北腰鼓、歡快的黎族竹竿舞、輕松的跳橡筋、極富韻律的跑操等項目中融入民族傳統元素,層層遞進,合理安排,為學生提供展示能力、提高水平和彰顯個性的舞臺,把趣味、娛樂、競爭、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增強體質,還表現出積極進取、勇敢自信、公平競爭、團結友愛的精神,有效促進了學校德育管理質量的提升,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載體。
2.內容豐富,形式創新顯特色
為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的精神,在滿足學生身體生長發育對體育運動需要的同時,照顧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每年拓展活動內容,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滿足學生渴望運動的心理,設置腰鼓、竹竿舞、跳橡筋、毽球、跑操、徒手操、墊子操、放松操等。長期以來,體育活動學生參與面達100%,學生身體鍛煉效果明顯,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在大課間活動中得到有效落實。
3.體藝雙馨,綜合素質顯提升
為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的興趣,通過音樂、美術與體育的有效整合,創設整套大課間的音樂及藝術造型,讓學生在民族傳統項目活動中,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更深刻、更細致地感知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美,學生不僅獲得體育鍛煉,還提高了審美素質,在活動中發現自我,享受自我,綜合素質有效提高。
4.多方保障,管理有序顯活力
為使大課間活動開展得有效、有序、安全、有趣,制定出具體詳細的“大課間活動方案”,建立“組織、時間、制度、人力、物力、安全、器材”五項保障體系。
學校明確領導小組及教師職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制定《莞城實驗小學大課間活動制度》,任何教師不得擠占大課間活動時間。無論晴天還是雨天,每天上午9:55-10:25堅持開展室內外大課間活動,每天設置不同內容。學校劃定各年級活動區域,各班學生必須在指定范圍內活動,防止出現活動區域不明或亂串、亂跑的混亂現象,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及體育老師跟班進行現場活動指導。大課間活動器材由學校購置,由各班學生自行保管,并嚴格器材管理,落實安全職責。
三、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途徑
除扎實落實體育課程,學校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每天下午組織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進行體育活動,有效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1.增強體質,大課間活動開展有價值
第一,增強學生體質。自實施民族傳統大課間活動以來,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我校學生身體素質不斷增強,效果顯著,優秀率從2012年到2015年提升了2.64%,而不及格率逐年下降??梢姡_展民族大課間活動對提高學生體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二,提高體育成績。我校民族傳統大課間活動內容的合理安排,腰鼓舞、竹竿舞、橡筋及跑操有機融合,體現同學們活潑好動,積極向上的“精、氣、神”,數據顯示學生的柔韌、耐力、速度各方面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明顯提高。
2.提升素質,大課間活動開展有意義
第一,學生素質的提升。我校民族傳統大課間活動通過藝術與體育的有效整合,創設整套大課間的音樂及藝術造型,讓學生在民族傳統項目活動中,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更深刻、更細致地感知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美,學生不僅獲得體育鍛煉,還提高了審美素質及藝術素養,在活動中發現自我,享受自我,綜合素質有效提高。
第二,提高師生“精氣神”。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增強體質,還表現出積極進取、勇敢自信、公平競爭、團結友愛的精神,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高。
四、學校體育運動蓬勃發展,促進了學校德育管理質量的提升
體育大課間活動既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也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真正成為了學生強身健體的多彩舞臺和放飛身心的快樂驛站。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項體育競賽中屢獲佳績。多年獲東莞市游泳冠軍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獲得“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游泳)”稱號。此外,學校田徑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體育運動隊在莞城各項體育競賽中,多次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我校大課間活動案例實施以來,廣東省教育廳的領導和專家組多次組織廣東省各地級市的體育教研員、體育教師代表來我校觀摩,并對我校大課間表示高度贊賞。從另一意義上說,以民族傳統為主線的大課間活動有效促進了學校德育管理質量的提升,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