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燕
【摘要】在教育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小學階段的學習,不僅是基礎教育內容的學習,還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展開德育工作,激勵教育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得以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激勵教育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除了重視小學基礎性教育內容外,小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逐漸成為了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在保證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重視。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當采取有效的激勵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班主任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德育。
一、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實施激勵措施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中,采取激勵措施是極為重要的,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班主任應當有效使用激勵措施,引導學生逐漸將注意力放在教學內容中,以此幫助學生對德育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另外,班主任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德育競賽活動,以此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德育教學活動中,促使其對德育教學活動產生濃烈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班主任應當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家長將學生所獲得的榮譽獎狀、獎品,擺放在家中較為顯眼的位置,以此激勵學生的進步,且這就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幫助。
第二,形成良性的班級競爭風氣。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有效實施激勵措施,能使得小學生之間的競爭關系變得良性化。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注,若是班主任能適時給予其表揚和鼓勵,能使得學生更好的努力成長,變成更好的人。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應當將激勵措施融入到實際教學中,以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作為工作開展的基礎,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榮耀感、自豪感,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營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在良性競爭中,互相進步,互相成長,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質量,使得德育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第三,增強教師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小學階段的班主任要負責的工作較多,且要處理的瑣事較多,對于班級內大大小小的事務都需要班主任進行處理,這就導致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認知不全,極易忽視德育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激勵措施的有效實施,使得班主任的工作考核內容增加了一項學生的德育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得班主任逐漸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提高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德育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班主任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能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對德育的認知,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實施激勵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班主任作為教育教學的引導者,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促進激勵措施的有效實施,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德育效果的提升。
1.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強化德育工作執(zhí)行力度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嚴格實施科學合理的激勵策略,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征,采取針對性的激勵策略,以此促進小學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得學生道德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從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贊揚,從物質角度給予學生獎勵,給予學生精神層面的獎勵,主要作用是為了激勵學生保持優(yōu)秀的品行,成為其他學生生活、學習上的榜樣。而品質較差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對其進行德育,以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知錯就改,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思想。例如,在班級里有的學生熱愛勞動、遵守紀律,有的學生為集體做貢獻,而班主任在面對這些學生時,應當在班會上對這些學生進行表揚,并為他們頒布榮譽證書,給予一些合理的物質獎勵。若是學生有亂丟垃圾、不遵守紀律、損壞公物等行為,班主任應當及時制止,并以德育觀念引導學生要明辨是非,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2.以實例進行教學,激勵學生提升自身的品行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當充分發(fā)揮全體學生的力量,將班級道德管理工作分配到班級當中,讓學生做班主任的眼睛,監(jiān)督班級學生的行為習慣,以此規(guī)范學生的品行。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管理小組,讓小組之間輪流進行班級管理,從而使得學生之間能夠互相監(jiān)督,互相成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言行舉止。同時,在這樣的方式下,能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易,從而讓學生能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自律,并且能時刻約束自身的行為,以此提升學生的品行。另外,以實例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德育管理當中,能有效增強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以此形成融洽的學生關系,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互相進步,互相成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3.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德育
每一位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班主任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德育。對素質較高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其鼓勵,讓其保持自身的優(yōu)點,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地優(yōu)化自身的思想品質;對自律性較差的學生,班主任要以平和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并適當鼓勵學生,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家長會,并給予品質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發(fā)表演講的機會,讓其將正能量傳遞到每一位學生和家長心中,成為班級學生學習的良好榜樣。并且,為優(yōu)秀的學生頒布榮譽證書和獎勵,以此激勵學生日后更好的成長。同時,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長進行發(fā)言,將好的教育方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鑒,以此更好地展開學生的德育工作,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
綜上,小學階段的德育水平有很大的開發(fā)空間,而合理的激勵策略,有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執(zhí)行力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行,從而促進德育的順利開展。同時,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當從學生成長的特點出發(fā),并充分考慮到家長對學生道德水平的影響因素,將德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姚中華.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才智,2015(23):89.
[2]康歡歡.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