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華
【摘要】寫作是出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情感的表達。只有當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之后,只有當他們有一種情感需要表達時,他們才會有寫作的欲望。但由于學生接觸社會及時空的局限,無法獲取更多的感性認知,通過視頻的欣賞、體驗,能很好地達成知識遷移,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視頻;生活;作文;質量
對于中學生來說,已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但上下學、學校、家庭三點一線的活動空間,循規蹈矩的學習生活往往成了他們獲取信息、感性體驗的瓶頸,不利于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利用不同途徑,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體驗、感受,讓寫出的文章更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成了中學教師寫作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小小屏幕,包容萬千”,視頻有全新的載體、形象直觀的動態表達,哪怕是時空久遠的年代,都可以讓學生“穿越回那年那月”,置身于一個實實在在的欣賞世界,通過觀看、欣賞其中生活的濃縮、藝術的再現,或有親臨其境,或感同身受,或心靈洗禮,從而讓自己的文章植入一種靈魂,更有血有肉。筆者從視頻資源的收集、開發、發揮、整合入手,向學生展示一個作文教學的全新模式,在生活與作文之間架起一道橋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讓他們從視頻的欣賞體驗中獲取寫作的有用信息,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融合視頻欣賞與作文教學的可行性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視頻已融入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視頻的即時性、針對性、娛樂性、導向性、便利性等,能極大程度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能從視頻中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欣賞、評析,把他們津津樂道、如火如荼的“討論熱情”遷移到作文教學中來,從主人翁的語言表達,到刻畫的人物形象,再到場景的熏陶,能夠把視頻中的情感順利地遷移到學生的思想情感中,不再受認知時空的束縛,并從自己狹窄的認識思維中解放出來,從而運用到寫作。
視頻和文章一樣,都是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對生活的提煉和濃縮。在教學中,我們通過童話、故事、科幻、時政熱點等豐富的視頻題材及文章范例進行有效融合,不難發現其表現手法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情節發展、特寫鏡頭、情境渲染、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等,都存在著一定的交匯點,好好地運用,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找到更多的興趣點,從看、說到寫,是切實可行的。
二、視頻欣賞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第一,通過觀看視頻,為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一個感性認知。如在進行“得體的語言表達”(語文版,八年級,下同)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展示除夕之夜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視頻。如何描寫這位84歲的老人“拼”?如何刻畫他為人民、為祖國、為自己肩上的責任?如何表達他尊重事實甚于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以及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等?通過觀看視頻后,學生們就不難在自己腦子里蹦出這些特定的關鍵詞用于描寫塑造、刻畫人物形象。
第二,利用視頻欣賞,提高學生環境描寫能力。如第三單元“學習描寫景物”,我選取了“流浪地球”中火星場景某段視頻,看過之后,讓學生談談與現實中某些地方有什么吻合之處,指出目前人們只能通過衛星拍攝,夸大其中的某些細節進行描述,再遷移到寫作中,讓學生明白,有時候要表達某個意思,可以借助壞境描寫來間接實現。接著引導學生進行試寫描述,已有一部分學生能寫出:“我”踏上火星的土地是在日落時分,由于火星大氣層比較稀薄,西墜的太陽看起來比在地球上更清晰耀眼……遠處描寫:火星山脈是如何高聳刺天,峰巒起伏;近處描寫:赤紅的山壁下面,一些半圓形蔚藍色的穹頂建筑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環境描寫語句和段落。
第三,通過視頻情景的欣賞,構思文路,學會選材。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通過一定的視頻材料,引導、開發學生選材、構思寫作思路,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布置學生寫“我的媽媽”之類的作文,學生往往不會從生活中提取自己媽媽以小見大的描寫,不會從媽媽日常中細小的關愛去放大媽媽的偉大,只是平鋪直敘式的,通過某件完整的事例去描寫媽媽。教學時可選取影片《漂亮媽媽》中的一個片斷,媽媽獨自撫養一個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兒子里,“求校長收下兒子在正常學校上課”“擺地攤賣書”“拼命搶回自己的工資為兒子買助聽器”……只要是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好題材,從而構建一個表達母愛的寫作思路,寫也一篇好文章來。
第四,通過視頻欣賞,激發想象思維,獲取更多課外知識。學生通過視頻片斷欣賞,在進行片斷描寫時,必能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在進行“學習仿寫”時,我展示出視頻《安塞腰鼓》,觀看完畢后,展現文字描述: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接著,進行場面仿寫:駿馬一樣,是矯健的身姿;雷鳴一樣,是激越的鼓聲;疾風一樣,是狂舞的紅綢;黃河一樣,是磅礴的氣勢;沸水一樣,是高漲的熱情。這種觀看視頻與仿寫示范相結合的寫作教學,能讓學生擴大視野,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在寫作訓練時順利地寫出“一二三”來。
第五,從視頻欣賞中,學會表達情感。視頻作品大都圍繞某個主題而設置豐富的音樂、風景、情景獨白、語言表達等一系列情感因子于其中,能讓觀看者有一種心靈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洗禮。如在講授《背影》時,為了指導學生如何去寫父親,表達父愛,我結合《向日葵》這部影片,視頻中展示父親在兒子成長過程中傾注的父愛,及最后父親遠走時留下的錄音等。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一邊感受作品及現實中自己父親“愛的點點滴滴”,進而再結合《背影》課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表達父愛的。學生們經過視頻欣賞,學習課文的文字表達,再感受現實中父愛平時“兇”“啰嗦”“不放心”等,就不會覺得是“不可理喻”了,進而在寫作表達時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表達出的情感就會更真摯。
視頻欣賞式的作文教學不能為欣賞而欣賞,選取毫無針對性的視頻充斥課堂,取悅學生,而應該根據教學中的實際需要,讓學生能從視頻中獲取更多感性認知,目的是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因此,在視頻材料的選擇上一定要認真挑選,精心剪輯,找到能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積極向上的,能觸動震撼學生心靈的視頻材料,結合寫作要求,進行必要的“看評議寫”,才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雨露.盛夏的“涼爽”[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3).
[2] 吳學東,梁國釗,嚴建新.論鐘南山精神[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