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儀 鄧達莉 楊子林



本文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個案研究方式,聚焦項目對智力障礙兒童身體素質和心理發展的影響。以前測、后測數據對比法,真實觀測、記錄個案變化過程,并根據實際不斷調整測率,以促進特殊孩子身心素質快速提升,探索特殊群體回歸社會的有效途徑。
一、個案基本情況
研究對象為康迪學校足球隊隊員阿燊,男,12歲,出生于2008年12月10日。轉入學時間: 2017年11月23日。醫學診斷為智力障礙。殘疾評定為智力殘疾三級,智商52。
該生在轉入康迪學校前曾在林鳳娥小學就讀3年,后因學習成績跟不上,升四年級時轉學到康迪學校。家中父親工作,母親負責生活日常上照顧及接送上下學,是家中獨子,爸爸媽媽十分疼愛,生活事情多為父母包辦。因此居家技能比較薄弱,能獨立上廁所進行大小便。會自己穿脫衣物,但不會根據季節溫度來加減衣物。遇見困難容易放棄,遇到挫折容易氣餒,只想依賴他人幫忙。
評估分析結果顯示,個案視覺與聽覺記憶均為中度異常,注意力和記憶力比較弱,生活自理評定為輕度缺陷。對詞匯量及對詞義的理解能力弱,對空間圖形分析、知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能力弱,邏輯聯想及行動的計劃性、綜合能力也比較差。一般實用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事物的綜合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應用即往知識經驗能力,以及對社會理解和適應能力不理想。
轉學第一年不適應新環境,與同學相處中常發生小矛盾,比較愛和老師告狀,經過老師協調后,會一整天悶悶不樂。課堂紀律較差,對于老師的提問沒有耐心等待,常常會出現打斷試插話。能積極回答問題,但回答準確率不高,經常答非所問,組織性詞匯量小,容易造成口語表達性重復。
二、融合教育干預過程
我們特別注重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這兩年組織帶領團隊不斷推進學校體藝特色項目發展,如融合足球項目,對特殊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我根據其特質,指導老師幫個案進入候補足球隊員進行訓練,制訂其發展的訓練方案,促進個案能力快速提高。
學生在訓練前會進行基礎的身體情況調查,以判斷學生是否適合參與足球訓練以及可接受訓練的運動量。每位學生參與足球訓練后會進行基礎的體能測試記錄,并且把體能測試分為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階段四、四個時期進行數據測量對比。如下圖1為阿燊四階段的體能測試數據表。根據圖表可以觀察出,個案經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訓練后,各項體能數據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進步較大的是腹橋與一分鐘仰臥起坐,在未經過訓練前一分鐘內腹橋可堅持20秒,參加班級足球訓練后,兩個月再次測評一分鐘腹橋可堅持28秒,中期性測評為一分鐘內腹橋可堅持40秒,相對階段二到階段三阿燊整體核心力量有明顯性進步,學期末測評一分鐘內腹橋堅持45秒。一學期體能數據表中顯示,阿燊的體能素質跟隨訓練時長而逐漸上升。
經與班級老師及教練的溝通,了解到剛開始阿燊跟著班級每周進行足球訓練,訓練的項目為體能素質練習與足球的球性練習,踩球、停球、傳接球等等這些固化的基本功訓練,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反反復復的練習。訓練初期由于不適應訓練的枯燥性和不能協調的完成基礎運球的動作,阿燊常會用上廁所、喝水、腳痛等借口來逃避足球訓練。我們就跟教練和老師分析商量,指導他們不斷的對足球訓練方式進行調整,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邀請阿燊出列做準備活動領操員;二是增加球性練習的趣味性,在練習中穿插提高身體協調性,靈敏性的小游戲;三是班級老師多與阿燊交流,了解孩子心中所想。阿燊受邀請出列做示范,很開心。從下圖2準備運動數據表中可觀察到,在初始評定中,阿燊不能獨立完成熱身運動。頭部運動與肩部運動僅能在口頭提示下完成,而且動作不規范,口令混亂,容易跳拍,注意力容易分散。擴胸運動、腰部運動、腿部運動、手腕踝關節則需要協助完成。但阿燊通過領操,自信得到提升,更積極地參與到足球培訓中。在兩個月后的測評中,明顯看出擴胸運動與腰部運動有進步。腿部力量還較為薄弱,需要輔助完成側壓腿和弓步壓腿,在手腕踝關節中需要輔助完成此動作。階段三的測評中,阿燊腿部運動與手腕踝運動能在動作提示下基本完成,腿部穩定性也到提升。學期末的評定,頭,肩,擴胸運動已能獨立完成,腰部扭轉需要口頭提醒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腿部力量與手腕踝的協調性還需多加練習。
從圖3球感訓練數據表中看出,訓練前阿燊的測評球感項目多為零分不能完成。階段二的測評中,除腳內側踢定位球因不能較好的保持重心穩定性轉移不能完成,其余各項項目均能在協助下完成動作。經過半個學期的訓練,無球訓練、腳內側直線運球、原地擲界外球、踩球及推拉球能在口頭提示下獨立完成,球感也越來越嫻熟。學期末測評球感數據整體向上,最為明顯腳內側踢定位球,阿燊平衡感覺與本體感覺增強,髖關節與踝關節能根據不同的運動模式控制姿勢變化,穩定重心平衡。
參與班級足球訓練使阿燊身體各方面素質提高,參與度也從當初半推半依到主動提出參加足球隊。學期中段,教練與老師會根據每位同學的體能數據表,準備運動數據表,球感運動數據表等數據綜合分析,挑選進步快,綜合能力強的學生進入足球隊。阿燊進入足球隊后,我們根據他的水平能力,更有針對性的進行項目訓練。
融合足球活動是開放性的,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最好介質,提供了智障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公平參與、平等交流的機會,創設了和諧的人際交流氛圍,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極大地刺激智障孩子對參與活動的興趣。 經過一個學期的足球訓練,阿燊能堅持完成有難度的訓練,遇到困難也能重復性的練習,在練習中能經常保持愉快情緒,遇到挫折時也會及時調整心態,比賽失利時不消極,不氣餒,不嫉妒對手。在團隊中能較好的履行領操職責,在比賽中,明白集體榮譽感,會與融合伙伴在場上相互配合,在球場上多人互動時能找到焦點并轉移,共同完成特奧融合運動。日常生活中也會禮貌待人了。
[注:本文系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融合足球對智力障礙兒童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B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