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敏
摘要:事業單位具有相關行政職能,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機關,其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響其職責履行的好壞。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能夠有效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升單位公共服務水平。2017年財政部制定并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以規范內部控制管理,本文認為現階段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文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相關策略,以期研究結論能夠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優化;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的進一步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長期以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主要通過傳統的內部管理方式進行,新時代國家及人民群眾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及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需要通過嚴格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來提高事業單位的運行效率。目前,事業單位逐步開始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但是由于種種主觀及客觀原因,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事業單位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使得內部控制真正發揮控制及監督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作用。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課題在理論及實踐上具有一定的價值。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現狀
(一)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環境
近幾年來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逐漸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各個事業單位開始依照相關規章制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但縱觀近幾年各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部分事業單位并未取得理想的內部控制效果。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環境,一是,部分事業單位缺乏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部門,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評價的部門主要以單位內部的財務部門或審計部門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二是,內部控制評價的制度不完善。目前部分單位在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時,重點關注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的過程,但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和有效性卻有所忽視,在對內部控制的結果進行評價時,缺乏規范、科學的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缺乏有效的指導性。三是,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工作積極性不足。部分事業單位在執行內部控制工作時,按照相關內部控制的制度流程或上級指令進行,對難以在短時間內體現效果的有效性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待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工作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工作流于形式[1]。
(二)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
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首先,需要事業單位根據單位內部的實際管理情況,量身定制符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指標。其次,需要事業單位組織專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隊伍。再次,事業單位內部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部門需要具有獨立的、有效的管理權力,所出具的評價結論能夠具有權威性和可靠性。最后,事業單位內部需要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激勵政策,通過激勵政策有效地督促以及激勵事業單位內部各個相關部門,按照相關要求嚴格地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目前,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還不健全,在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指標的建立上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也缺乏專業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隊伍和獨立的評價部門。這些均使得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無法發揮良好的監督作用。
(三)缺乏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保障機制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機制需要相配套的監督機制才能得到有效施行。目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主要以事業單位內部自行監督為主。這種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觀性,從而使得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無法做到客觀、有效。要保障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取得預期的理想效果,需要借助外部監督力量及法律法規等對其進行保障。目前,我國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還缺乏明確且具有操作性的外部保障機制,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進行監督的外部社會團體和監督部門在法律法規上均未進行有效的規定,如何利用外部團體、監管部門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進行監管,以及如何對其進行相應的獎懲等一系列問題均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明確。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一)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在法律法規層面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如頒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會計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規文件[2]。在法律法規層面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嚴格的約束,在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現狀、保障企業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也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和日常運營能夠按照相關制度有效進行。但是相比于企業而言,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在法律法規層面則缺乏相應的文件對其進行保障。這使得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方面不僅缺乏相應的指導性和約束性文件,而且使得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人在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方面缺乏積極性和較強的責任感。因此,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缺乏有效性的原因之一。
(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不夠重視
目前,由于我國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在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方面較不完善,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從而導致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缺乏積極性和重視度。盡管近幾年事業單位在進行改革,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的管理層由于種種原因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重視度不足,缺乏先鋒帶頭作用[3],例如未建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工作,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機制的構建缺乏重視度和積極性,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結果缺乏后期的跟蹤及完善性整改等。從而使得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
(三)利益相關者對信息披露未做明確要求
實行內部控制的相關企業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在公開的平臺上定期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披露,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披露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事業單位屬于行政機關或公共服務機構,其利益相關者為廣大民眾,由于其利益相關者廣而泛,缺乏明確的針對性,從而從利益相關者角度而言難以明確地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提出嚴格的要求。事業單位缺乏對廣大民眾披露真實、客觀的財務信息的具體職責,廣大受眾也缺乏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進行監督的動力,從而使得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難以有效實施。
三、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點策略
(一)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欲取得良好的監督效果,需要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的優化,首先,需要塑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管理文化氛圍。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需要轉變管理理念,在新時代事業單位不斷地根據時代的需求進行改革,嚴格實行內部控制保障單位內部的國有資產得到高效使用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應該在內部建立公平公正的組織文化,樹立全員風險管理意識,提高全員對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的重視度。其次,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內部控制要得到有效的監督,需要建立獨立的、權威的、權責利對等的監督部門,讓內部控制的監督及評價部門具有獨立的管理權力有效地監督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最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激勵機制及培養專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人才。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內部控制工作所需要的相關財務及管理知識,引進及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建立與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工作相匹配的人才梯隊,確保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工作有專業人才勝任。同時,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激勵事業單位的全員積極地開展內部控制工作。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一個科學、公平、公正、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有利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在實行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完善。構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評價目標及原則。事業單位應根據每期財務目標制定相配套的內部控制評價目標,評價原則遵循合理性、全面性、可比性、重要性、獨立性和成本效益性原則。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主體與客體。評價主體應從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方面來設定,內部評價為內部專門評價部門進行評價,外部評價為外部的專業審計機構。評價客體為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結果。第三,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按照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評價目標,分部細化成相應的評價指標,且確保評價指標明確、具體、可操作。第四,設定有效的評價程序。根據工作要求設計具體的評價程序及相應的執行時間,組織事業單位內部專業的評價小組開展內部控制的評價工作,并對評價工作的結果進行總結與反思,以及提出相應的整改和優化方案。第五,選擇科學的評價方法。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方法有專家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穿行測試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4],事業單位內部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進行有效性評價。
(三)完善內部控制保障機制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保障機制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完善。加大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需要從法律法規層面對其進行規定及約束。一是,制定針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規文件,通過明確的、具體的法律法規文件,指導事業單位有效地執行內部控制工作。同時,相關法律法規文件需要明確地規定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的監督工作,需要受到外部監督部門和外部權威審計部門的多重監督。二是,相關管理部門應該通過規章制度等方式要求事業單位定期向外披露相應的財務信息,讓事業單位的相關財務信息接受外部機構或人民群眾的監督。三是,加強媒體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媒體的監督在較大程度上具有較強的監督效果,其監督成果能夠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事業單位積極主動地加強內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逐步引起管理層的關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夠有效地控制及約束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效率。近幾年來事業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事業單位從多方面來探索完善內部控制工作的方法。本文對部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點措施,希望這些研究結論能夠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相關工作起到借鑒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陽.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與優化策略[J].山西農經,2020(08):134–135.
[2]劉令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完善對策[J].納稅,2020(10):190+192.
[3]諶振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與優化方法研究[J].商訊,2020(04):132–133.
[4]歐坤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問題淺析[J].時代經貿,2020(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