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檔案管理對于疾控中心的日常運營與管理十分重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強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于打造現代化的檔案管理系統具有長遠的發展意義。信息化技術能夠提高檔案的管理效率,減少人為失誤,對文檔的分類、保管、以及調取工作有著較大的幫助。本文從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了疾病防控中心檔案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關鍵詞:疾病防控;檔案資料;信息化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116
我國曾出現過多種傳染性較強的流行性疾病,這些疾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搜集傳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相關信息,做好疾病的防控措施,是疾病防控中心的主要任務。檔案管理較為詳細地記載了疾病的流行時間、治愈方法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是應對以后可能出現類似情況的重要法寶。但在信息化管理的進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擾亂著檔案管理工作的秩序。
1 疾病防控中心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是萬物互聯時代,人們通過開放式的網絡接口,能夠搜集到廣泛的信息作為參考,以此推動社會發展。疾病防控工作也是如此,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有利于歷史患病狀況的統計。檔案管理工作的中心之一就是進行全覆蓋性的收集,收集的信息包括了對于地域內某種流行性疾病的歷史發展情況。電子檔案的建立,能夠幫助疾病控制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某種疾病的特征,當類似的情況發生時,便能夠快速提供準確、高效的疾病防控建議,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命安全[1]。因此,檔案管理的信息化,便于地區疾病防控中心制定醫療戰略,同時也有利于醫療救助活動的開展。第二,有利于提升醫療水平。借助電子化的檔案信息,疾病研究人員能夠更方便調取檔案,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加快某種病毒的疫苗研究進程等。通過信息共享系統,研究人員能夠對某種疾病的致死率、抗藥性、傳播速度等特性進行掌握,針對疾病的治療方式以及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提出改進措施,以此優化醫療服務內容。另外,通過將地區之間的檔案管理系統聯系起來,可以建立區域內的檔案信息系統,進而實現信息的分享。第三,有利于工作評價。傳統檔案管理由于信息的不可視性不能夠完全正確地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評價。在檔案信息化系統面前,監督者通過公開化、透明化的檔案信息系統數據,能夠較為全面地評價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成果。
2 疾病防控中心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制度落后
疾病防控中心作為保護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國家為防止大規模流行性疾病傳播而建設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因而在政策、資金、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疾病防控中心享有充足的技術支持與資金保障。隨著疾病防控中心的信息化發展逐漸深入,大部分疾病防控中心都自主進行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學技術[2]。但從檔案信息化的實際發展情況看來,管理制度的落后仍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落后表現在許多方面,包括檔案系統功能不全面、管理體系不完善、以及數據資源共享存在局限性等。
2.2 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
在過去,檔案管理主要的形式是紙質檔案的歸納與整理,區別于現在常用的數字化電子檔案。但無論是紙質檔案還是電子檔案,兩者的管理方式都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即保證信息內容的完整性以及可讀性。要提高信息化檔案的管理水平,就必須使信息化的硬件和軟件都達到實際的使用要求。因此高速局域網、運算速度快的計算機、大容量信息庫等資源條件是首選。但在實際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由于預算、撥款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了設想中的基礎設施與理想中的實踐建成效果存在較大出入,因而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檔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導致了信息化的系統設備較為薄弱[3]。
2.3 管理人才素質不高
由于部分疾病防控中心對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不重視,導致了信息化管理人才與信息化技術發展存在較大的落后性。落后的地方表現在:管理水平不足、專業理論缺乏、檔案管理素養偏低等。因此導致了疾病防控中心的管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對于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3 疾病防控中心信息化管理策略
3.1 做好檔案信息制度建設工作
為了實現檔案系統的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制度,并設置專人進行監督制度的實施,對于其中不符合規定的行為要進行規范,嚴重違規的可以進行罰款處理。唯有這樣,各部門運用統一的制度,才能夠將檔案管理各部門之間的內容一起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系統。從人員的構成發展來看,疾病防控中心應該吸納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有助于提高檔案信息的公開性與真實性。以此在人群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4]。在對人員配置考慮時,要從點到面來進行配置,確保分配的崗位適合當前人員的能力,確保分配人員在其崗位上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疾病防控中心還要注意對檔案信息做一個統籌,完善之間存在的一些差異,盡量使數據核對的方法一致,方便后期數據匯總。最后,可以加快引進先進的線上管理系統,全面實現信息化的辦公模式,方便檔案問題處理的同時也能夠方便監督人員對其進行監督。
3.2 加強檔案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改變基礎設施落后產生的信息化程度不足的問題,疾病防控中心需要從完整的配套設施出發來解決問題。完備的基礎配套包含有:存儲器、數據庫、服務終端、檔案錄入與輸出系統等。這些硬件方面的特性應當能夠滿足檔案管理巨大工作量的需要。在軟件方面。要健全網絡技術,從網絡技術人才、網絡體系建設等方面完善管理需求,加強信息化的檔案科室建設。
3.3 提升檔案管理者的整體素質
在以往的檔案管理中,大部分認為檔案管理是一項十分枯燥的工作。而實際上信息化功能的加入使得檔案管理系統的管理要求多樣化,對于疾病的預防控制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要忠于職守,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并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鮮事物,留意社會發展動向。唯有如此,檔案管理者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信息化發展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檔案信息化要想得到較高的管理效益,則需要跟上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地實踐中開拓創新,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地方衛生服務事業的建設提供
支持。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共享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帶來了便利,給疾病預防控制的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多的發展選擇。疾病防控中心要以用戶需求為起點,明確自身的義務,在推動信息化資源的建設過程中,實現集體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馬洪媛.試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檔案管理實際探索及質量提高[J].新農村(黑龍江),2018,000(012):179-179.
[2]孫亭,李鑫.淺析疾控中心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文信息,2019,000(011):76,175.
[3]陳相均.人事檔案信息化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9年16卷27期,72-73頁,2019.
[4]胡巖.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檔案管理與建設探究[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9,000(004):148-149.
作者簡介
孫海峰(1981-),男,漢族,四川平昌人,黨校本科,館員,研究方向:檔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