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志愿服務作為高校服務型黨支部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提升黨員素質、激發黨員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以濱州學院為例,實證分析了三個典型的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案例,并就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志愿服務;服務型;學生黨支部
[作者簡介]靳雪銀(1986-),女,漢族,甘肅張掖人,濱州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濱州學院科研基金項目“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項目編號:BZXYDJ192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 D26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11-0035-02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保障,也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
一、志愿服務在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指出,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志愿服務作為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在高校服務型黨支部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志愿服務是深化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載體
真知源于實踐,志愿服務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納入學生黨員后續教育機制,是深化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載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理論學習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讓學生黨員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不僅能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學做結合,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還能在服務中培養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達到提高修養和錘煉黨性的目的。
(二)志愿服務是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就要加強黨員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于學生黨員而言,志愿服務就是一個重要紐帶。通過志愿服務,一方面學生黨員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所需所迫、所期所盼,進而精準進行幫扶救助,為人民群眾做實事、做好事,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人民群眾也能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提升對大學生黨員和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增強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三)志愿服務是提高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
志愿服務是一種無形教育方式,其特有的育人功能、示范功能、培養功能越加凸顯,是提高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投身志愿服務,學生黨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能,還要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這就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創先爭優,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學生黨員在服務中又能收獲成長,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也能強化自己的奉獻意識和服務意識,進而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組織發展。
二、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濱州學院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黨支部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本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將2019年作為“支部建設年”,切實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建設中形成了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品牌。
(一)繪出黨員風采,建設美麗鄉村
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注重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生中的領航作用,勇做承擔社會責任的“領跑者”,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創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師生黨員的專業特色相結合,精心打造主題墻繪精品工程。2016年,支部骨干黨員牽頭成立“美麗鄉村”志愿服務團,截止2019年先后到濱州市沾化區、鄒平市、惠民縣、無棣縣、陽信縣、博興縣六個縣(市、區)的10個鄉村,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特色產業、民風民俗等主題設計并進行墻體彩繪,用藝術服務社會,用畫筆描繪美麗鄉村,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義務家電維修,助力和諧社區
濱州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在支部建設中注重“學”“思”“踐”“悟”的有機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在“學”中筑牢思想根基,在“思”中碰撞智慧火花,在“踐”中彰顯先鋒本色,在“悟”中提升黨員修養,充分發揮“E來電助修站”的良好輻射作用,積極打造黨建工作品牌,在實踐中淬煉黨員本領,在服務中砥礪黨員黨性。
2015年,支部成立以學生黨員為骨干、以家電義務維修為主的志愿服務組織“E來電助修站”,累計助修時長800多小時,維修家電近6000件,5700余人受益。“E來電助修站”最初只是簡單地為校內師生修理一些小家電,后來逐漸走出校園,走進居民社區,每周六義務為居民服務,講解電器使用和保養常識,免費維修小家電和常用電器。幾年來風雨無阻,有效解決了居民家庭中存在的小家電售后服務滯后、維修成本高、維修點難找的問題,幫助居民科學處理了大量的廢舊小家電,避免了小家電在家庭中因使用不當造成的安全隱患,讓社區百姓得到了熱情、貼心的免費服務,對和諧社區、文明社會的建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發揮專業特長,激發創新活力
濱州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立足黨員專業優勢,創新志愿服務活動載體,依托學院現有機電產品創新協會、人工智能協會、工程圖協會和挑戰者汽車聯盟協會四個科技創新類社團,成立“愛創新”科普志愿服務團,在打通科普服務公眾“最后一公里”上積極作為,為加快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創新夢想注入新鮮活力。
2018年,支部成立以學生黨員為骨干的“愛創新”科普志愿服務團,先后6次走進濱州市濱城區第六小學、第六中學開展“普及科學知識 攜手共筑中國夢”系列活動,分別赴德州市慶云縣大范村、濱州市陽信縣溫店鎮張勝還村開展“科教e站”志愿服務。團隊充分利用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開展項目教學、體驗教學,開設牛頓第二小課堂、科技手工DIY,開辦航空文化展、科普講座等,讓中小學生近距離感受科學、學習科學,不斷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開拓他們的認知視野,通過寓教于樂的科普活動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科學世界的窗。
三、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不足與改進建設
濱州學院各基層黨組織勇于探索,積極實踐,機場學院學生黨支部走進濟南遙墻機場,體驗人工智能設備,化身“智慧”志愿幫手,用專業知識幫助旅客們辦理業務;教師教育學院學生黨支部關心關注留守兒童,對他們進行學業指導思想、親情陪伴、心理輔導……各類志愿服務受到社會廣泛好評。然而,在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高校服務型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實踐和探索中,也依舊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進。
(一)存在不足
一是志愿服務渠道局限,服務時間短暫。以藝術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主題墻繪工程為例,每年通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開展志愿服務,由支部去聯系村,且一年只有一次,不能充分發揮項目的品牌效應和輻射效應。
二是志愿服務水平有限,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以電氣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E來電助修站”為例,學生主要依靠自身學習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維修服務,對于一些簡單的、小的故障問題能夠快速解決,但遇到復雜的、大的故障問題就無力應對,嚴重影響服務對象對志愿服務的滿意度。
三是志愿服務管理松散,服務過程不規范。以機電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愛創新”科普志愿服務團為例,雖已形成基本的服務流程,卻未形成規范的規章制度,服務成員臃腫,分工不明,服務活動缺乏長遠規劃和及時總結,經驗成果未得到有效積累和傳承。
(二)改進建議
一是暢通志愿服務參與渠道。搭建志愿服務平臺,設立志愿服務基地,實現與社區、社會組織、村委會等組織的合作,推進項目化工程、訂單式服務,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宣傳,增進服務團隊與外界的互動聯系,形成積極活躍的志愿服務氛圍。
二是加強志愿服務系統培訓。加強業務指導,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尤其是像“E來電助修站”這樣技術性較強的志愿服務組織,建議配備資深專業指導教師,增加相關實踐課程比重,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傳、幫、帶的模式培養業務骨干,進而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是完善志愿服務規章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激勵制度,明確成員責任分工,對于參與志愿服務的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登記造冊,建立完善的信息檔案,對志愿服務內容要長期規劃、提前審批,對志愿服務活動要跟蹤記錄、審核驗收,對志愿服務效果要客觀考核、及時總結,使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靳燁.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建設服務型學生黨支部[J].品牌研究,2019(06):186-187.
[2]劉廷明.以志愿服務為載體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實踐——以濱州學院為例[J].黨史博采,2018(0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