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在漢語推廣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漢語推廣的方式、孔子學院的管理等。筆者通過了解現階段漢語推廣的現狀,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漢語推廣;漢語國際教育;孔子學院;問題;對策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339
據統計,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這反映了我國漢語推廣的力度和方法是正確的。通過漢語推廣,可以讓不同地區的學子了解到漢語的魅力、中華文化的魅力。雖然我國在漢語國際推廣這條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們還是要集中精力、想方設法進一步提高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爭取使漢語成為世界上有強大影響力的語言。
1 漢語國際推廣的現狀
“國際化”意味著從本土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漢語國際推廣”就是使世界各地都知道漢語、了解漢語、學習漢語。經過努力,近年來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提升。“漢語國際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1)對外漢語教育組織機構逐漸系統化。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國家就把對外漢語教育推廣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20世紀80年代國家就漢語推廣成立了專門的漢語推廣隊伍。之后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也在此帶領下慢慢展開。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的系統化,2004年“孔子學院”問世了。自從有了孔子學院,世界各地興起了“漢語熱”。之后孔子學院也逐漸找到了適合的發展道路,學院管理、留學生教育、志愿者選拔分配上都日漸合理。
2)漢語志愿者和教師培養選拔日漸成熟。隨著孔子學院的出現,漢語志愿者和對外漢語教師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據統計,近十年來我國漢語志愿者和對外漢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為漢語國際推廣的提高做出了很多貢獻。在培養上更加關注志愿者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心理素質鍛煉。在選拔上現在更多的重心轉到其質量要求上。同時,國家正努力培養來華留學生碩士,期望這些留學生在畢業后能回到自己國家擔任本土漢語教師。
3)漢語體驗活動中的文化元素增多。我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慢慢找到了能夠引起留學生興趣的文化推廣活動。現在志愿者和教師根據留學生的潛在興趣設計文化活動,講解文化意義,這種類型的文化體驗活動正在逐漸增多,效果日趨顯著。
2 漢語國際推廣中出現的問題
1)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不夠完善。在漢語國際推廣過程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目前的問題為:一方面,重理論輕實踐是高校在培養本專業人才時出現的問題。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被傳授了很多教學技能、方法,但是真正走向教學時會面臨各種問題。如果有教學實踐,學生會在實踐過程中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
2)過分強調外語教育,母語意識淡化。這幾年我們一方面在向世界人民提倡說漢語,另一方面社會上很多人卻都在學英語。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提倡漢語就不能學英語,而是要我們把握好尺度。大部分人認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沒有必要再去好好學習了,只要會說漢語、會用漢語交流就可以了。但是表現在漢字上的中華文化并不是只有這些,還有更多的文化精髓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而過度學習英語,筆者認為這種現象是對我們母語的不尊重、不敬畏。只有把本民族的語言講好了,才能有資格去講其他民族的語言、才能有資格教別人說好漢語。首先:“我們自身就要重視漢語教學,增加各國人民對漢語學習的熱情。同時,漢語教育應該位于各種教育之前,首先要把本民族語言說好才能去進一步掌握其他民族語言。但就現在來講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3)漢語推廣渠道狹窄。一方面,孔子學院確實對漢語國際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讓漢語被更多人所熟知。另一方面,僅依靠孔子學院來推廣漢語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采取何種方式來推廣漢語,如何讓漢語推廣更加靈活多樣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4)孔子學院自身管理問題尚未解決。孔子學院的經營模式為中國出資,對應國家提供場地。但是這種合作模式在一些國家看來有問題的。他們認為一個學院有兩個管理者會引起糾紛,如何劃分權利與義務、如何處理資金、兩個管理者各擔任何種角色等問題都會影響孔子學院的經營。除此之外,如何處理好推廣漢語、中國文化與他國語言、文化是孔子學院當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5)對外漢語教師隊伍有待完善。出國任教的漢語志愿者、教師一般從研究生或者高校正式對外漢語教師中選拔,但經過選拔,最終能夠入圍的寥寥無幾,這說明志愿者和教師的綜合素質還不夠高,不能勝任海外教學工作。另外,大多數志愿者和教師要任教的國家生活環境、教學資源不優越,這給許多志愿者和教師帶來負面影響。
3 漢語國際推廣的對策
1)優化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方案。關于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安排上應該多設計一些實踐課,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在實踐中總結積累經驗。并且面對的是外國留學生,在課型上要給學生加上中華文化課,增強漢語儲備教師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將母語教育置于首位,平衡好外語與母語學習的關系。加強母語學習、提高母語意識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尤其是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和教師來說,這更是我們的事業、使命。重視母語教育要從學校抓起,學校要重視語文教學,豐富語文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快樂。對于外語學習,我們要做的是在學好母語的基礎上適當掌握一定的外語技能。
3)豐富漢語推廣路徑。除了孔子學院,我們還有諸多渠道可以探索。首先,我們可以從第三產業入手,提高第三產業人群的母語意識,在與外國人的溝通交往中,說我們自己的語言:漢語。其次,外交場合與重大國際會議是推廣漢語的好時機。并且,在這種場合下用本國家的語言來發言也代表了國家的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最后,先學拼音再學漢字。先掌握熟悉的,然后在此基礎上提高難度就容易多了。
4)推動孔子學院管理改革。學院經營管理要與當地政府、學校達成一致,要根據當地實際經濟、教育發展情況而定。在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處理以及資金使用、文化活動開展方面,要平衡好中外管理者的職權。并且要把蘊含在中國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傳達給當地人民。漢語志愿者及教師要關注受教育群體的學習動機,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
5)升級壯大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由于留學生增多,國家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適當提高對外漢語志愿者及教師的薪資待遇,鼓勵高校研究生投身于漢語國際推廣教育事業中。各大高校應在人才培養方案、就業指導以及價值觀導向上采取形式多樣的手段引導學生。高校研究生及教師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充分利用自身多年學習成果,貢獻于漢語國際推廣中。
4 結語
在世界眾多語言當中,我們有理由也有必要熱情地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傳播漢語、傳播中國聲音。因此,漢語國際推廣必然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高增霞.簡論漢語國際化[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報,2007.
[2]國家漢辦.孔子學院[EB/OL].http://www.hanban.org/.
[3]國家漢辦官網.2018年度報告[EB/OL].http://www.hanban.org/report/2018.pdf
[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范志鑫(1993-),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漢語國際教育,山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