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華
摘要:目的 為了深入探討影響兒童癔癥的臨床特點。方法 選取12例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其中男3例,女9例,男女比例為1:3,患者均為6歲至12歲的學齡期兒童,其中有3例是在父母親人的離世中,由于悲傷過度而發病,9例是受到老師及家長的嚴厲批評和斥責后發病。還有其中2例是在學校受到了體罰和同學們的嘲笑而發病的,12例患兒經檢查確診后逐予以從心理治療為主,輔以營養神經,鎮靜安神治療。結果 在整個治療過程后及追蹤隨訪,僅有1例有一次復發,其余均獲痊愈。結論 以心理療法為主治療兒童癔癥是較好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青少年兒童癔癥;心理矯治;臨床報告
【中圖分類號】R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056-01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精神生活也日漸豐富起來,但是,對于青少年的心理輔導的缺乏,逐漸的顯現出來。在日常的工作中,經常可以見到兒童的不良習性多種多樣,比如,自私自利,行為怪異,不聽勸告,依賴性極強等等[1-3]。近10年當中,我院收治了12例癔癥患兒,運用心理行為輔導治療,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2例患兒中男3例,女9例,男女比例為1:3,年齡均在6歲至12歲的學齡期兒童,其中有3例是在父母親人的離世中,由于悲傷過度而發病,9例是受到老師及家長的嚴厲批評和斥責后發病。還有其中2例是在學校受到了體罰和同學們的嘲笑而發病的。這些發病的患者,他們的性格特點均為內向,易激動,敏感,任性。
1.2臨床表現
以嘔吐為主訴2例,以雙下肢癱瘓為主訴者2例,以腹痛為主訴1例,其余7例均以抽搐為主訴來就診。
2 方法
2.1基本檢查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腦電圖均基本正常。腦脊液檢查正常,鋇劑灌腸檢查正常。
2.2治療方法
12例患兒經檢查確診后逐予以從心理治療為主,輔以營養神經,鎮靜安神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后及追蹤隨訪,僅有1例有一次復發,其余均獲痊愈。
心理治療的具體方法:(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兒及家長們的高度信任,是治愈癔癥的關鍵,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我們的溫暖和關愛,使他們在心靈深處得到了極大的慰籍。在制定護理模式前和護理過程中積極與家屬和患兒進行溝通,耐心傾聽患兒的主訴,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保持良好的態度,用和藹的態度和親切的語言與患兒建立親密的護患關系,并且要及時向家屬了解患兒的一般情況,掌握其基本情況,這樣在與患兒溝通的過程中就能投其所好,與患兒交流其感興趣的事情,迅速與患兒拉近關系[4]。(2)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醫療環境,使患兒生活的舒適,體會到社會的溫暖和關心。嚴防惡性刺激,防止粗暴的家庭管教方式。(3)勸其多活動并組織他們與其他的小朋友共同游戲,盡快溶于同齡人的圈子中,使他們的思想及行為能盡快同其他小朋友相融,使其生活的輕松而愉快[5]。(4)組織患兒看一些喜聞樂見的多媒體影像,內容以動漫為主,要有專人同時給予講解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能夠充分的得到理解。使其認識到他們的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治愈的。消除內心的不良情緒。對能夠配合醫生治療的患兒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對生活堅定信心。(5)幫助患兒分析起病的心理根源和心理矛盾。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達到患兒自我解脫,自我調節和克服不良行為。醫護人員要對患兒家屬的情緒進行引導,讓其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兒,在與家屬討論病情時,要盡可能避開患兒,避免給患兒增加心理負擔,并且指導家屬配合治療對患兒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6)指出他們性格的弱點,鼓勵他們要克服缺點,要讓他們性格開朗活潑。多和其它人融洽相處,要學會關心,愛護和包容他人,要盡快地溶于同齡孩子之中。(7)鼓勵患兒要面對現實,面對社會,學著去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建立良好的健康心態。學會知錯及時改正。以達到長期徹底治愈的目的[6]。(8)對患兒給予暗示療法,比如針刺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并告訴他們達到麻木感時,他們的疾病很快就會治愈,同理,其他的各項治療也對他們的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 討論
治療結果表明,以心理療法為主治療兒童癔癥是較好的治療方法。兒童時期生長發育特別旺盛,可塑性較大,屬于情感最脆弱,稚嫩的時期,他們不容易很快的適應環境的變化,經受不了突然的各方面的打擊,因此本時期運用心理療法,可收到較好的療效。本病的致病因素與精神因素密不可分,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做為一名兒科醫生,必須要具備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能夠治好更多的抑郁兒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原富強,韓嫣,于洪巖,等.60例兒童癔癥的臨床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6,000(022):16-16,36.
[2]崔紅霞.家屬參與護理模式在兒童癔癥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21-22.
[3]鄧贛,晁延如,秦瑋珣,賴名殷,袁青.袁青教授運用調神針法治療兒童癔癥性失語案[J].中醫藥導報,2018,24(23):113-114.
[4]沈麗英,鄒曉月.兒童癔癥患者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與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2):101-104.
[5]徐福山.心理療法對癔癥的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00(018):2707-2708.
[6]董俊嬋,王梅英,張彥敏,等.心理干預在癔癥患者急診治療中的應用及對不良情緒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20,41(3):339-342.
作者單位:
吉林省磐石市醫院 ?吉林磐石 ?1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