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龍

摘要:目的:研究腰硬聯合麻醉應用于剖宮產麻醉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擇河北省廊坊瑞和婦產醫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行持續硬膜外麻醉的剖宮產產婦43例作為對照組,選擇河北省廊坊瑞和婦產醫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行CSEA的剖宮產產婦43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兩組麻醉優良率、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麻醉優良率遠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相較于持續硬膜外麻醉方案來說,CSEA在剖宮產麻醉方面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且能夠兼顧安全性。
關鍵詞:剖宮產麻醉;腰硬聯合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087-01
剖宮產臨床麻醉的特殊性,麻醉方式的選擇歷來是重中之重,持續硬膜外麻醉、椎管內麻醉均是臨床常用麻醉方案,但究竟使用哪種麻醉方案,臨床還存在一定的爭議。腰硬聯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esthesia,CSEA)作為近年來廣泛應用的椎管內麻醉方案,其本身的優勢突出,越來越受到剖宮產臨床麻醉認可[1]。因此,本研究根據剖宮產麻醉實際,探討了CSEA應用于剖宮產麻醉的效果,并與持續硬膜外麻醉進行對比,現針對麻醉方案、麻醉優良率進行如下總結,僅供參考與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河北省廊坊瑞和婦產醫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行持續硬膜外麻醉的剖宮產產婦43例作為對照組,選擇河北省廊坊瑞和婦產醫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行CSEA的剖宮產產婦43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當中,初產婦35例,經產婦8例;年齡22~37歲,中位年齡(29.3±5.2)歲;孕周38~41周(39.4±1.5)周。觀察組當中,初產婦37例,經產婦6例;年齡22~38歲,中位年齡(29.5±5.4)歲;孕周37~41周(39.3±1.6)周。
1.2麻醉方法
針對對照組,選擇持續硬膜外麻醉方案,選擇L2-3椎間隙位置進行穿刺,基于3~4cm硬膜外導管朝著硬膜外腔進行利多卡因(5ml,2%濃度)注射,注射完成后,進行為期5min的觀察,倘若不存在異常情況,根據產婦情況再注射5~10ml左右,部分情況不佳的產婦,可以選擇輔助鎮痛藥。
觀察組選擇CSEA,同樣選擇L2-3椎間隙位置進行穿刺,選擇25g腰穿針,當其穿刺達到硬膜外腔的情況下,將其刺入到蛛網膜下腔位置,一直持續到腦脊液流出以后,接著朝著蛛網膜下腔進行羅哌卡因(1.8ml,0.65%濃度)注射,需要在30~60s內完成,上述操作完成后,第一時間將腰穿針拔出,使用3~4cm硬膜外導管放置在頂部位置,后續操作同前。
1.3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本研究主要對比麻醉優良率、不良反應。麻醉優良率參考文獻[2]中信息,具體內容如下:①優:產婦產生沒有不適感,肌肉保持松弛狀態;②良:產婦存在輕微的不適感,肌肉狀態一般,沒有對手術造成負面影響;③差:產婦手術過程中存在較為劇烈的疼痛感,肌肉存在緊繃狀態,需要更高位全麻方案或者采用輔助鎮痛措施。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麻醉優良率、不良反應選擇%表示,x?檢驗。
2結果
2.1麻醉優良率
根據表1所示麻醉優良率情況,觀察組遠高于對照組。
2.2不良反應
基于不良反應指標進行分析,對照組共計發生6例并發癥(惡心嘔吐3例,低血壓2例,皮膚瘙癢1例,心動過緩4例),23.26%(10/43);觀察組共計發生2例并發癥(惡心嘔吐1例,低血壓1例,皮膚瘙癢3例,心動過緩2例),16.28%(7/43)。兩組不具有顯著性差異(x?=0.293,P>0.05)。
3討論
CSEA作為一種新興的麻醉方案,其能夠有效迎合剖宮產手術麻醉需求,能夠在短時間發揮效果,同時具有優秀的鎮痛鎮靜功能,能夠促進產婦保持肌肉松弛的狀態,對剖宮產操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持續硬膜外麻醉,CSEA本身涉及的操作更為繁雜,且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對于麻醉師的要求更高,倘若手術過程中產婦發生不良反應,需要積極采用體位優化、補充升壓藥物以及提升注射速度等方案,從而有效保障剖宮產麻醉的安全性[3]。
本研究中,采用CSEA的觀察組,具有更為理想的麻醉優良率。充分證明CSEA在剖宮產麻醉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官濤,羅云.不同穿刺間隙的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術中麻醉效果的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4):125-126.
[2]王敏.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0,26(23):50-52.
[3]劉根鳳,黃友芳,劉軼,劉瓊,鐘恩慧.腰硬聯合旁路穿刺法在剖宮產麻醉中預防腰背痛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2):144-146.
作者單位:
河北省廊坊瑞和婦產醫院 ?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