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玲 黃英玲 唐敏 陽初玉
摘要:脊髓損傷,會引起神經功能異常,不僅會使患者出現運動障礙,還會使得膀胱功能受損,出現無法儲存及排出尿液的問題,也因此會使得病患精神壓力增大,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臨床上,主要治療方法就是進行膀胱功能的訓練,加強病患膀胱的自主排尿能力,進而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對生活的希望。因此,本文對脊髓損傷后會出現的神經性膀胱的疾病康復護理措施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包括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護理具體措施,進而為相關研究者與護理人員提供一定的臨床研究數據。
關鍵詞: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康復護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122-02
脊髓損傷(Spinalcordinjury)一種脊柱損傷后會發生的一種并發疾病,一般分為原發性脊髓損傷和繼發性脊髓損傷,這種疾病會引起軀干和四肢出現運動功能障礙,最嚴重時會有四肢癱瘓甚至死亡的危險。引起神經源性膀胱的原因主要是脊髓損傷后神經系統的調控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下尿路功能出現障礙,具體臨床表現癥狀就是神經源性的逼尿肌和括約肌出現活動障礙,最終導致病患出現尿急、尿頻、夜尿、尿失禁、尿痛、尿潴留等臨床癥狀,最嚴重時可導致上尿路損害和腎功能衰竭等,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另外神經源性膀胱是由脊髓損傷引起的最嚴重的并發癥,不僅會影響病患發病后的生活質量,稍有不慎還會危及病患的生命安全[1-3]。因此,做好疾病的康復治療和護理是改善病患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必要措施。本文就其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的研究現狀及進展進行綜述如下。
1、進行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的基本原則
脊髓在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就會失去對脊髓損傷處及以下的控制能力,從而出現脊髓休克的情況,同時也會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包括副交感神經功能減弱、運動神經元受損、排尿反射消失因而使得膀胱收縮功能異常,導致神經源性膀胱疾病的發生。所以在對其進行康復護理時,主要要進行以下方面的護理:首先防止尿路感染的情況出現,其次是加強訓練,恢復膀胱括約肌的控尿功能,接著是加強膀胱的排空能力,盡可能使得病患不使用導尿管[4-7]。
2、神經源性膀胱康復護理主要措施
2.1留置導尿
在初期,病患無法將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只能經尿道留置導尿管,需要在恥骨上給膀胱造痿。但是此方法容易導致病患出現尿路感染、尿路狹窄及其他不良反應發生,留置時間越長,發生感染的風險就越大。所以在病情穩定后立即拔除導尿管,以防發生不良反應[8]。
2.2 間歇導尿
此種方法目前臨床使用比較廣泛,具體操作方法是定時將一次性導尿管植入膀胱,在排空膀胱的尿液后及時拔出。此種方法原則上是為了保護尿路安全,預防腎損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導尿管對膀胱的刺激,減少了出現尿路感染的概率,并且定時并定期延長時間進行導尿,會鍛煉膀胱的周期擴張和順應性,從而提高膀胱的自主排尿的能力。
2.3 規律排尿時間和行動
訓練病患定時排尿的能力,比如剛開始按照白天1次/2h,夜晚1次/4h的頻率進行。主要針對的是擴張膀胱容量、增加膀胱排尿感覺。等按照以上規律基本恢復后,再按照增加減少排尿頻率的方式進行進一步訓練病患膀胱的功能,降低病患尿急、尿失禁的癥狀,與此同時鍛煉病患自主排尿的能力[9-12]。
2.4 膀胱再訓練
以上方法更多的是通過導尿管對病患的膀胱排尿功能進行改善,其實加強訓練膀胱在無導尿管輔助的情況下自主排尿,才是更重要的。當脊髓損傷病患康復治療期間,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自主排尿訓練。主要機制是通過加強訓練能夠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縮功能、舒張膀胱括約肌功能能夠恢復。比如反射性排尿法、意念排尿法、代償性排尿等。
2.5 加強盆底肌肉的訓練措施
這類方式是可以通過鍛煉病患的肛門括約肌功能,使得病患的尿失禁情況得到改善。主要操作步驟是病患自主收縮肛門括約肌,每次堅持10s,每天重復10次,進行3組[13]。
3、神經源性膀胱的并發癥及護理方法
3.1 輸尿管反流
通過影像學進行病癥的確診,并明確輸尿管反流的程度以及膀胱壓力大小,并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改善誘發因素,以緩解病患的痛苦。
3.2 尿路感染
導尿管的長期使用或病患身體不良狀況,會引起泌尿系統被感染,如果反復出現此類情況就會進一步損害腎臟功能,加重病患身體負擔,降低生活質量。對病患進行全面檢查,找到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對應措施進行治療,并要注意防止再次出現感染的情況,而使用間歇性的導尿措施會降低泌尿系統被感染的可能。有研究結果顯示,有效減少病患膀胱內的殘余尿量和殘渣,會降低病患發生感染和結石的可能性,能夠進一步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
3.3 出現結石
排尿量的減少以及減少的水分攝入,會引起病患膀胱中出現結石的現象,為預防結石的產生,病患需要每日飲水量超過2L,定時排尿,可定期進行檢查,以防結石的出現[14]。
4、普及相關健康常識
為防止病患在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時犯低級錯誤,出現不必要的并發癥及影響康復的做法,就需要在患病早起就開始對他們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疾病的健康基礎知識。如在護理前期,指導病患家屬進行導尿管相關措施的操作,以及加強病患飲水量。定期普及膀胱疾病的發病原因和主要治療措施,并積極參加膀胱功能訓練,增加病患的配合度,提高病患膀胱的功能、降低泌尿系統感染的幾率,提高病患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
5、總結
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其實除了具體治療疾病的方法之外,在治療后的康復訓練也是尤為重要的,我們需要很清晰明確這一點。另外在醫療體系中,康復護理其實是近幾年才逐漸受到重視的科室和治療輔助方法,它不僅是病患在治療后能夠降低并發癥的保證,還是疾病在治療后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生活的必要措施[15,16]。而對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措施也在繼續進步和改善,為廣大病患帶來福音。
6、參考文獻
[1]林梅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護理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6(9):145-148.
[2]趙霞.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0,36(08):1104-1106.
[3]劉榮,萬春曉.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復護理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00(051):P.192-192.
[4]曾海涓,劉文偉,汪家鈺.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評估及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0,18(04):112-114.
[5]陳雅惠.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復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
[6]張潔.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藥,2016,000(005):P.39-39.
[7]龐靈,郭惠玲,劉花,等.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綜合康復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6(8):94-95.
[8]萊麗古麗·艾孜買提,麥仁妮薩·艾太科.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9,017(017):152.
[9]鄧雪莉,耿鳳.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康復護理中的療效評價[J].醫學美學美容,2019,028(019):117.
[10]郭慧芳,韓敏.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復護理的最佳方法[J].中國保健營養,2017,027(027):206-207.
[11]楊悅,張建梅,謝娜.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14).
[12]陸秀萍,韋汶伽,陳啟波.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康復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J].內科,2017,012(004):501-504.
[13]胡楠.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干預價值評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001):39-40.
[14]何玉妮,朱雅輝.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健康之路,2017,07(v.16;No.161):174-174.
[15]杜紅萍.集束化康復護理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024(006):38-40.
[16]劉華.綜合康復護理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v.11(11):75-77.
注:課題名稱:個性化飲水計劃對脊髓損傷排尿障礙患者清潔間歇導尿效果的護理研究;課題編號:Z20180833;課題名稱:膀胱容量壓力測定及訓練系統在脊髓損傷后神經原性膀胱診療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Z20170998
作者單位:
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脊髓損傷康復科 ?廣西 ?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