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莎


摘要:安寧療護是一種組織化的醫護方案,為臨終患者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照顧,以控制疼痛及有關癥狀為重點,并關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目標在于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協助患者安詳離世[1]。本文總結了運用安寧療護的理念、知識和技能對1例左側輸尿管腫瘤終末期患者進行安寧療護的實踐。現報告如下。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193-0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女,44歲,目前診斷:左側輸尿管腫瘤伴全身轉移(Ⅳ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糖尿病;冠心病;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自訴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肉眼血尿,不伴尿頻、尿急、尿痛,就診于撫州市人民醫院檢查考慮左側輸尿管腫瘤(未見單),于該院行左側輸尿管癌根治術,術后病理示:輸尿管鱗狀細胞癌。術后1月予以放療,未行化療。
患者各項陽性檢查結果如下表:
1.2評估
轉入時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該患者因左側腰部腫物破潰形成癌性傷口,只能強迫右側臥位或坐位,活動受限,長期臥床,以致右側背部外側至右髖關節臀部皮膚輕微壓紅,壓之褪色。各項評估如下表:
1.3社會心理狀況
患者為農民,基督教徒,已婚,有兩個兒子,一個22歲,一個21歲,均在外地打工,其丈夫是主要照顧者。患者心理痛苦主要原因是:(1)與孩子相處;(2)擔憂;(3)軀體疼痛。因為她的丈夫從小就對兩個兒子非常嚴厲,跟兒子的關系很僵硬;兩個兒子年齡又小,尤其大兒子還自閉,現在都沒有結婚。病人擔心她走了以后,家庭破裂,丈夫沒人照顧、養老,兒子成家困難。患者目前可面對和接受疾病情況,但不放心丈夫和兒子,處于焦慮狀態。患者家庭經濟困難,治療期間相繼接受過全村和教會捐款,但丈夫非常支持對其進行治療。病人與丈夫希望把疼痛降到最低,減輕患者痛苦。
1.4治療情況
轉入安寧病房后經多學科會診分析,給予止痛、益氣等對癥支持治療。
2.護理措施
2.1積極控制軀體癥狀
2.1.1癥狀護理
①癌痛是所有癌癥患者常見的不愉快主觀感受,也是癌癥患者必經的發病階段,它影響著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而有效的疼痛護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例患者轉入安寧病房后,對患者進行疼痛篩查,應用數字評估量表NRS對病人進行全面的疼痛評估。根據患者癌痛評分調節鎮痛泵輸注枸櫞酸舒芬太尼的速度;給予基礎油(橄欖油)和精油(生姜)按摩,每日一次,一次15分鐘;根據患者耐受程度使用疼痛治療儀,通過弱-強電流刺激合谷、內關及印堂穴,每日一次,每個穴位5-10分鐘。通過多舉措聯合鎮痛控制患者基礎疼痛,減少爆發痛發生次數。②胸悶:一方面遵醫囑給予常規吸氧,另一方面可調整房間溫濕度,開窗通風,或者使用小電風扇,通過誘導冥想使患者放松,以此緩解胸悶癥狀。③食欲差,有營養風險:首先了解患者平時的飲食喜好,指導家屬盡量提供符合患者口味的飲食。指導家屬準備一些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如熬粥時可加入一些肉末、蔬菜、魚蝦等,以促進食欲,補充蛋白質,囑咐病人少量多餐。④便秘:患者因使用鎮痛藥物發生便秘,約一星期未排便。指導患者適當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因左下腹部包塊禁忌按摩,與醫生溝通后給予開塞露納肛,患者排出大便。
2.1.2皮膚護理
患者轉入時左側腰部可見一大小約3cm*3cm腫瘤包塊破潰,形成一癌性傷口,局部有滲液、異味,連接造瘺袋,但仍有少量滲液滲出于造瘺袋外向左下腹方向侵蝕完好皮膚。去除患者原造瘺袋,先給予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再碘伏消毒,然后在腫物表面覆蓋銀離子藻酸鹽敷料。根據患者癌性傷口特點采用了兩件式造口袋粘貼于癌性傷口周邊,并剪接泡沫敷料連接造口袋向左下腹延長其覆蓋范圍,防止癌性滲液繼續侵蝕周圍完好皮膚。而泡沫敷料也可有效吸收滲液,防止外界病原體侵入,最大程度減少細菌滋生的死腔,減少換藥次數[3]。依照此方法按需給病人換藥。除此之外,患者長期強迫右側臥位或坐位,為預防患者形成壓力性損傷,應定期檢查患者受壓部位;坐位與右側臥位不定時體位更換;局部皮膚使用賽膚潤;在骨隆突處粘貼新型減壓敷料;協助家屬幫患者清潔皮膚,保持干燥;協助并指導家屬幫患者按摩受壓部位;右側臥位休息時在受壓部位墊軟枕、海綿墊,避免身體空隙,減輕組織壓力。
2.2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輔導與支持
該患者為一名基督教徒,面對死亡,她表現得很坦然。她認為如果生命到了終末期,病情不能逆轉,希望能夠保持舒適、沒有痛苦,認同和接受當前的以控制癥狀為主的治療計劃,同時委托她的丈夫簽署了放棄有創搶救的同意書。[4-5]知曉基本情況后,責任護士首先與病人的丈夫溝通,了解他現在對兩個兒子的想法,然后把患者的擔憂和愿望告訴他,動員他能夠邁出第一步,主動關心兒子的身體、工作和想法,使用微信的方式,表達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歉意,要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父親的真心。其次,通過病人跟她的小兒子取得聯系,告知兒子媽媽現在的病情以及她的心愿,希望他跟哥哥能夠請幾天假來看望自己的母親,并陪伴母親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雖然兩個兒子因為工作原因最終沒有來到病房看望母親,但是責任護士沒有放棄,她每天都去看望病人,去了解患者的過往,去感受患者的痛苦……漸漸地,她們成了好朋友,她會陪伴病人一起回想過去,也會協同家屬一起幫助病人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并鼓勵病人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留作家人最后的思念。責任護士還建議家屬把《圣經》、《圣樂》帶到病房,一起陪伴病人朗誦《圣經》或聽圣樂。10月19日,患者心理痛苦篩查評估降至2分。
2.3為主要照顧者提供心理支持
通過“沙盤游戲”發現患者丈夫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對于妻子的疾病感到無助。責任護士勸導他:父母在兒女面前永遠是錯的一方。作為父親,也是年輕時候過來的,要理解兒子,主動跟兒子聯系。可以先通過病人的手機給兒子發微信,以病人為切入點找共同話題,每天發送一次,不管兒子有沒有回復,重要的是讓兒子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人心都是肉長的,慢慢地時間久了,兒子體會到父親的用心,對父親不再那么排斥,可能偶爾還會回一次微信,或者父親打電話的時候不再掛斷,這就是進步。盡管兩個兒子在患者住院期間沒能來到病房,但是夫妻倆并沒有怨言,他們商量后,辦理了出院手續,一起回到家中與兩個兒子團聚。患者也在眾多親朋好友的陪伴下度過她人生最后的時光。
3.效果
通過實施以上護理措施,現患者基礎疼痛控制在2分,爆發疼痛每24小時發作1-2次,患者對疼痛控制滿意;癌性傷口異味減輕,滲液明顯減少,造瘺袋外的癌性滲液被泡沫敷料完全吸收,未侵蝕到正常皮膚,未出現壓瘡及其他皮膚損傷。2019年10月22日,患者在丈夫的陪伴下,辦理了出院手續。她想在人生最后的旅程,實現了兒子陪在身邊,與更多的親人、朋友在一起的心愿。不足之處是在協調兒子跟父親之間的關系時,心理溝通技巧還有待提高。
4.小結
在本例腫瘤終末期患者的個案護理中,責任護士將安寧療護的理念、知識和技能恰當地應用到實踐中,讓我們認識到安寧療護對腫瘤終末期患者的重要性及必然性。護士作為多學科團隊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在終末期患者的安寧療護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5.個案追蹤計劃
本例個案中,患者的后續照護情況還需要持續跟進。另外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之間的關系改善效果甚微,還有待進一步協調和追蹤。
參考文獻:
[1]肖京萍,劉朝霞.1例左側腸型平滑肌肉瘤終末期患者安寧療護體會[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5):148-149.
[2]馬建軍,葉江川,何苗.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癌痛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必讀,2019,(11):170,173.
[3]鄧亞萍,干群,蔡曉潔,等.新型敷料在乳腺癌癌性傷口管理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8,17(3):43-45.
[4]戴雪梅.安寧護理在晚期腫瘤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 (06):148-148.
[5]熊永祥.安寧護理在晚期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飲食保健,2019,6(031):197-198.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