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德吉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方法以50例感染患者為對象,視為研究組,研究時間是2019年5月-2020年5月,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50例,為參照組,均實施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檢驗,分析陽性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陽性率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標本均發生改變,可通過檢驗血液、尿液、腹水、大便、痰液標本診斷疾病,促進疾病的治療。
關鍵詞:微生物;標本;陽性率;感染疾病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9-117-01
微生物檢查在診斷傳染病中是一種準確且有效的方法,提供了診斷與治療傳染病的流行病學、基礎醫學研究[1]。在感染疾病的治療中,通過檢驗病原微生物,結合檢驗結果選擇抗生素治療,有效改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病變微生物的檢驗標本較多,如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等,本文將以100例試驗者為對象,探究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50例感染患者為對象,視為研究組,研究時間是2019年5月-2020年5月,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50例,為參照組。參照組,男女分別為24名與26名;年齡為23-75歲,年齡平均值為(52.92±5.12)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5例與25例;年齡為21-73歲,年齡平均值為(52.87±4.45)歲。使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試驗者的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試驗者均均實施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檢驗,詳細如下:
血液樣本:晨起空腹,抽取5ml靜脈血,在干燥、無菌容器中放置,及時送檢。痰液標本:清晨,收集試驗者痰液,要求試驗者將痰液吐在干燥、無菌帶蓋容器內,容量是1ml。尿液標本:取中段尿液,在室溫下保存,保存時間需低于2h,及時送檢。大便采集:試驗者自然排便時采集大便樣本,大便量是2-3g。腹水標本:無菌環境下穿刺,共抽出5-10ml腹水,放置于無菌試管內,與抗凝劑混合,及時送檢。
所有標本均實施微生物檢驗,依照操作標本進行,在運送與接送標本時,需做好保護工作,避免出現污染現象。配置試管、培養基時需落實規范操作,詳細記錄各項步驟與溫度。做好空白試驗的防控工作、規范工作,嚴格控制有關標本的質量,促使診斷準確性有效提高。在保存標本時,依照規范操作進行,確保標本具有規范性、合理性。加強檢驗人員的培訓學習,提高操作水平、技術水平。
1.3觀察指標
所有試驗者均實施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檢驗,分析陽性率。
2結果
2.1 檢查結果分析
研究組50例患者中,標本陽性率如下所示:血液標本陽性率是47(94.00%),尿液標本陽性率是40(80.00%),痰液標本陽性率是38(76.00%),腹水標本陽性率是31(62.00%),大便標本陽性率是28(56.00%)。參照組50例患者中,標本陽性率如下所示:血液標本陽性率是2(4.00%),尿液標本陽性率是1(2.00%),痰液標本陽性率是1(2.00%),腹水標本陽性率是1(2.00%),大便標本陽性率是0(0)。
研究組患者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陽性率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微生物檢查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結合診斷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有效緩解癥狀,促進恢復。微生物檢驗中,往往采用不同標本聯合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2]。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痰液標本、腹水標本、大便標本陽性率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血液標本可將感染表現有效反應出來,通過檢驗血液標本,可快捷分析感染情況,有助于疾病診斷。同時,聯合診斷痰液標本、大便標本等,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促進疾病的治療。本研究中參照組中存在陽性診斷結果,對此現象進行分析,可能是標本送檢時受到污染,因此,應當重視保護微生物標本,提高診斷效率,避免誤診影響疾病的治療。
當前,微生物檢查技術不斷增多,而受到標本因素、操作人員因素等影響,診斷失誤率也逐漸增多,需重點分析微生物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并實施針對性干預,促使檢驗工作質量不斷提高[3]。為了有效控制檢驗質量,可實施以下質量管理措施;1)做好工作人員的培養,提高專業技能與專業素質;在培訓過程中,補充微生物檢驗知識,并確保工作人員明確檢驗重要性。檢驗責任需落實,做好檢驗細節工作,送檢程序需書寫規范,檢驗應當規范,及時分析檢驗結果,為醫師提供需要材料。2)規范標本的送檢程序,并嚴格控制標本質量[4];3)有效監控檢驗質量,嚴格規范操作程序。臨床應當對監測環境嚴格控制,微生物檢驗室內溫度調整是22-26℃,保持恒溫,將滅菌工作做好,采用適宜的照明光度。使用染色鏡區分微生物種類,使用合適試劑進行檢驗,設備干凈,采用分離、篩選等多種程度,檢驗與鑒定微生物,使用染色、氧化酶等生化檢驗微生物。避免有害病原體在機體中侵入,進而影響生物安全。檢驗人員需堅持無菌監測理念,對檢驗過程各項操作步驟嚴格規范,廢棄樣品、有毒廢品需合理處理,定期消毒無菌實驗室,確保檢驗環境安全性,以及檢驗準確性。
綜上,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標本均發生改變,可通過檢驗血液、尿液、腹水、大便、痰液標本診斷疾病,促進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李莉.分析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1):169.
[2]孫昌君.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4):16-17.
[3]杜靜,王金文,張穎,等.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的價值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0,17(4):166-167.
[4]王敏霞.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結果的意義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5):176,179.
作者單位:
西藏阿里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85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