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中學,江西 上饒 335100)
引言: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基本途徑 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多的強調定義的解釋,定理的證明和命題的推導,卻忽略了從生活經驗去理解數學的需要,因而學生對數學的作用產生疑惑也就不難理解。事實上,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修養,恐怕不能單單地強調“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應該從更廣闊的范圍上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做: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培養高中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就要加深學生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對數學價值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位哲學家曾經對數學給予高度的評價:任何一門學科想要達到完善的地步,就要能夠很好地應用上數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師、學者對數學的應用給予高度評價。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上述知識的講解,其效果更優于對某一理論知識的講解。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價值、對數學產生全面的認識。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決于怎樣開展教學實踐、是否將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聯系。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嘗試不同的教學風格,從數學應用的角度研究數學教學,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教師也可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體系,對學生開展數學教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等方式,吸引學生主動進入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有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其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散,學生才能滿懷熱情深入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當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并促進學生不斷地學習知識。
首先,教師可以按問題解決的形式設計教學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教師應該發揮不同的作用。在提出問題的階段,教師應該創設問題的情景,抓住問題設計的關鍵,更好地結合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分析問題的階段,教師應該啟發學生、鼓勵學生探索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進行問題解答,幫助學生尋找解答問題的自信心。其次,教師可以改編課本上的例題、習題,幫助學生打破模式化的解題思路,如可以將條件完整的例題進行改造,提出一定的條件,讓學生自己獨立猜想與證明??偠灾?,應用型問題已經逐漸成為學生認識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以此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作業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檢驗自身實際水平的一種練習形式。因此,教師可以適當設置“實踐性”較強的課后作業,這也是發展高中生數學運用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如,在學習“二元線性規劃”這部分內容之后,我為學生布置了如下課后作業:某工廠欲建造一個長方體無蓋貯水池,規劃中這個貯水池的容積為3000立方米,深度為3.5m,如果池底每平米的造價為200元,池壁每平米的造價為80元,怎樣設計才能使這個長方體無蓋貯水池擁有最低的總造價?可以小組為單位到大型工廠進行實地參觀與調查。如此,借助這一課后作業就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完美地回歸到現實生活運用之中,既保證了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了“數學學有所用,學有所為”的樂趣所在,與此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得以運用數學的思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其自身數學應用能力的顯著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他們除了要學好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必須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推動時代的發展,我們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