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渭濱區新建路中學,陜西 寶雞 721000)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的工具,實踐性很強是它的學科特點,對于學生而言,要想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除了要認真學習英語的有關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敢動口、勤動口、多動口,只有在與人的交流與溝通中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這樣不斷的改進與提高,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學生而言,構建英語高效課堂,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和熟練的運用英語。對于教師而言,就是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來,進而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發展。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務必要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主,衡量教學效果的最終尺度是學生對英語掌握的程度。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動地發揮出學生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主體,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或促進者,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滿堂灌”、“一言堂”模式,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大家知道,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初中階段學生的判斷力介于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其想法和思維方式也處于一個過渡階段,因而初中階段是學生興趣培養的最佳時期,所以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至關重要,高效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多給學生一些自主發揮的時間和互動。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教師盡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理解,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體現出來。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學生,與學生實現情感的和諧統一,才能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教育場所,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增強,學習的潛力得到發揮,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講解,而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開發和培養非常忽視,學生似乎成了學習和考試的機器,自主性得不到完全的發揮,這種傳統的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更是對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和自我能力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就談不上主體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學生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知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取代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展現他們的天賦,釋放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突出“精講”與“巧練”,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作為思維活動的主體去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帶讀單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與發展智力的場所。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處于發展之中,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課堂英語教學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為支撐,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則是學生學習的興趣之源,英語高效課堂務必要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老師要創設貼近生活的學習環境,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用生活資料為課堂教學提供素材服務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到學習不是枯燥無味的說教,而是一種愜意的享受。高效課堂教學要善于擺脫課本“束縛”,立足于課本而不拘泥于課本,把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巧妙緊密的結合起來,導語引用引人入勝、情節設計跌宕起伏,做到娓娓動聽、親切從容,讓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班級中總會有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有的可能是因為先天因素,有的可能是因為后天努力不足,而在課堂上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因此許多班級出現學困生就不足為奇。每一位教師都要正確面對這樣的情況,因為稍有不慎就會使部分學生掉落在隊伍的后面,而每一個學生都是家庭的希望,一個學生成為學困生,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希望就成為泡影。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教學的視野要覆蓋到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名學生。因此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因材施教,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但要研究學生的共性,還要研究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各得其所。所設計的任務要從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要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受益,都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時間。
總之,對教師而言,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立教于學;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技巧方法。實現英語學科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英語教師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以期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更精彩、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