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廣東省化州市長岐鎮樟州小學,廣東化州 525128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少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的青少年有責任,有擔當,國家和民族就有希望”,體現出了黨和國家對新時期少年的關注。當前,國家重視少年一代的社會責任培育,并提出培養更多時代發展需要的新人,要求少年一代要繼續弘揚愛國精神,不負眾望,在接受責任擔當理論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實踐鍛煉,擔民族復興的重要責任。如何強化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本文展開了深入探究并積極探索有效實踐路徑。
責任擔當教育主要是指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提升廣大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并將責任擔當轉化為小學生的自覺行動。當前小學生中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積極健康的,但是不排除有責任擔當意識教育缺失的情況。比如遇到有人需要幫助不會理睬、考試作弊現象、缺乏誠信問題等。這就說明了當前時期小學生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文化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較高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這也是新時代賦予小學生的歷史責任。
加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認知培養,是我們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課題。學校要加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教育工作,全面創新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方式,在理論上以及實踐上積極探求有效路徑,從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層面強化當代小學生擔當意識的培養。
培育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在教育多個方面進行貫徹落實,因為這不但能夠關系到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成長過程,同時也是將社會責任感使小學生內在思想觀念發生轉化,這是小學生外部行為進行轉化的過程。例如,我們教師可以利用時政教育做好小學生在時事教育中的引導作用,使小學生能夠多了解國家當前的發展現狀,并將國家的發展同自身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也可以依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以及社會發展需要來科學制定教育教學的目標,不斷加強小學生的生命責任感、歸屬感、學校責任感;更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教育活動的開展,來教育小學生能夠尊重自然和熱愛自然,通過實際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促進小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升。創新精神為社會向前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強化小學生的創新管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多種形式教育活動,不但適應小學生發展成長的具體需要,同時還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發現,豐富小學生的責任擔當培育內容,能夠降低小學生對自身價值的無力感、迷茫感,促進小學生責任擔當培育工作的發展。
小學生群體是促進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責任擔當能力的全面提升是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為了培養更多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新人,我們教師需要積極遵循責任擔當的重要理論,豐富責任擔當的培育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少年一代的責任擔當主體意識,有利于小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履行責任擔當。只有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通過實踐才能使小學生擁有良好的情感以及較強的心理體驗。學校可通過邀請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也可邀請剛剛支援湖北武漢的抗疫英雄開展座談會,聆聽英雄事跡等進行自我責任感的強化提升,然后完善多項小學生實踐活動管理機制,積極展開實踐探索,構建社會實踐的平臺,開拓社會實踐渠道,進行惠民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為了家鄉變得更潔凈、更美,響應“新農村建設”,踐行黨的十九大“建設美麗鄉村,為農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的精神,學校組織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下鄉進行義務勞動,幫助鄉民搞好馬路衛生,幫助鄉民種花、植樹等。學生們勞動熱情高漲,干得很起勁。這樣的活動促進小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提升,使小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責任擔當的重要內涵。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責任擔當主體意識,使小學生的責任擔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新時代下的今天,學生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實現個人自身發展同社會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培養較強的責任擔當意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責任擔當認知的培育內容,創造良好的培養環境,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及責任感,傳遞出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