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華
廣東省化州市麗崗鎮克禮美小學,廣東化州 525125
新課程改革越來越倡導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使用難以避免要使用到一個重要的教學媒介——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所以,問題必須要有小學生的參與。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處理和面對問題,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迫在眉睫。只有小學生自己真正的理解和體會了問題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含義,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師學到知識。此外,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知識的授予,語文這門學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教會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廣義來說,問題還包括人生路途中所要面臨的一些問題,培養樹立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加有利于學生踏入社會時從容鎮靜地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預習是小學生感知課文的首要環節,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水平的重要檢測環節,因為這個階段還沒有教師的干預。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此環節,在此環節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不一致,教師應該要有一定的心理預設預習環節,因為中學生問題的水平可能也是參差不齊的。舉例來說,在預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歌的時候,小學生面對詩歌內容“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有的小學生可能會提出重陽節還有一些什么風俗習慣?有的小學生可能會想茱萸是什么?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嗎等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促進學生在預習環節發現問題之外,還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問題學習氛圍,因為教師隱形的地位和學生的向師性心理,加上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大多數的小學生存在不敢問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盡力采取措施緩解。舉例來說,在講授《火燒云》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在范讀過程中,可以故意讀錯幾個日常普通用字,然后問同學們教師讀的怎么樣?學生由于還是存在不敢質疑教師的心理、不敢問的顧慮可能會覺得教師讀的很流利、順暢、有感情等等,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來追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呢?學生或許在頭腦中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可能還是不敢大聲的說出來,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的鼓勵學生說出來。在此定心針的安慰下,學生可能就會愿意慢慢地打開自己的心懷,說出教師存在的問題。無疑,這是一個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的過程。但一旦形成了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這將會貫穿學生的一輩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階段的人,面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無需任何人的監督,即使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都能夠很好地面對,熱情地去對待它。加上小學生這個特殊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心智還沒有很好地發展成熟,不像初中高中這樣年齡的學生對自己能夠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很多時候小學生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行事,這就更需要語文教師充分激發其興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在激發小學生興趣的時候,可以采用直觀形象的、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來激發他。比如,在學習《比尾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引入環節邀請幾個小朋友走上講臺,其余的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跟著教師的指令行事,可以讓小朋友指指自己的眼睛,指指自己的耳朵,指指自己的嘴巴等等,最后讓他們指指自己的尾巴,可能有的同學真的會指自己的尾巴,有的同學就會站著不知所措,有的甚至會哈哈大笑。但這樣一來,不就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了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再讓學生帶著人到底有沒有尾巴的疑問走進其他動物尾巴的比較之中。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語語文課堂的重要目標之一,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目前正在思索和探究的問題。相信實踐出真知,將自己的思考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過程中再次加以改進和完善,該策略一定會迸發出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