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職業技術學校,江西 贛州 342700)
學生計算機應用視野過窄現在的計算機基礎教材理論性內容過多,雖然配有上機實訓練習冊,但因為上機練習內容過少、過單一,有時候一個的章節的內容僅僅只有兩個綜合性練習 教學進度和上機實踐練習不匹配,學生無事可做、無內容可練。再加上練習內容更新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水平,跟不上社會需求,教師限于學校條件又無法給學生配備練習材料,只能憑空給學生講解。雖然現在學校因為考證的原因,都會配備考證練習素材,但因為考證內容并不能涵蓋整個教材內容,而且與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嚴重脫節,造成了學生視野過窄,不能適應企業需求。
對性目前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整齊劃一,這樣便于講授,卻體現不出專業特色,沒有專業指導性和針對性。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專業領域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能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的教材內容千篇一律,就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需求,計算機基礎授課已經無法滿足各專業的需求,缺乏專業輔助性和針對性。
在新形勢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材內容必須要進行合理革新,因為傳統的課程教材內容已經落后于時代科技的發展,而編寫新教材的時間和周期遠不及計算機科技的更迭速度。為此,計算機專業的教師需要主動調整改進教材內容,確保學生學習到最新、最前沿的計算機知識。在教材內容革新過程中,需要合理分配教材的教學板塊,如過去的教學內容側重于理論講授。現代化的計算機教學理念明確指出,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學習素養,需要確保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同步開展。為此,需要在教材內容中適當增加計算機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課題學習掌握相關計算機內容,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核心素養。在教材內容設計時,需要增加一些發散性問題和探討性問題,讓學生可以打破思維定勢,通過發散思維的想象解決相關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相關問題。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時需要師生共同參與,體現出團結合作的學習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科學精神和對知識的求知欲望。
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若是教師仍舊保持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開展說教引導,則會嚴重耽誤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學習。在新形勢下,現代教育理念已經滲透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是讓學生在大數據教育資源的引導下,進行高質量的自主學習。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開展時,同樣需要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教師通過對大數據分析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可以認真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隨著大數據分析準確性的不斷提高,教師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尋找最佳的教學策略搭配方案,進而更好地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就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差異明顯的問題,教學中應因材施教,實行分級教學、差異化輔導。如在編寫校本教材時,可以對授課內容進行模塊化編排。對模塊實驗項目分成易、中、難三個等級,學生按可按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層級練習。基礎差的學生從最簡單的做起,慢慢消化,層層遞進。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直接從難度大、綜合知識較強的模塊開始學習。當優秀學生練習完畢后,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實踐性探究,從而使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加鞏固,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在實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技術和設備支撐。比如,校園無線網的覆蓋情況、網絡的穩定性、網絡課堂平臺的建設、先進的硬件設備等等。倘若學校信息化基礎建設不到位,必然阻礙課程改革,只有設施完善,配套給力,教師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學習,全身心投入教學改革。學校應創設良好的軟硬件環境,促進教師教學改革的實施。學校應努力推進智慧教室建設,為信息化課堂提供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支持,配備無線協作系統、智慧組合桌椅,實現人性化的雙板教學與多屏展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設備智能控制、基于無線智能終端的教學互動等功能,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的理念、模式、手段、方式和方法的創新和轉變。
網絡是最便捷、利用率最高的學習平臺之一,學校務必要建立良好的校園網絡教學新平臺,為學生呈現微視頻、電子課件、學生作品,案例講解和練習等。計算機基礎課程必須加強課后的教學延伸,通過上面的措施,豐富教學資源,來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提高教學效率,這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也極為有利。師生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相互討論,通過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開辟了一條便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