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蔚1 羅鴻敏2
(1.云南阿婀娜天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云南 鎮康縣 677704;2.云南省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翔區 677000)
自2007年以來鎮康縣委、縣政府將“阿數瑟”定位為鎮康傳統主題文化并全力打造“中國.阿數瑟之鄉”鎮康品牌。通過近幾年來的組織開展和宣傳活動并提升了一定的影響力,“阿數瑟”文化標識正逐漸成為鎮康縣的特色形象符號。但由于“阿數瑟”文化發展模式單一、宣傳主題特色不明、尚無統一標準來規范“阿數瑟”文化各種宣傳方式及用語,致使人民群眾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阿數瑟”文化底蘊和內涵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無法解釋、不能準確闡述的尷尬局面。因此為進一步擴大阿數瑟文化的影響力、提升知名度,更好地對外宣傳、展示鎮康良好形象,筆者作為一名一直熱愛“阿數瑟”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傳播者就如何正確規范使用“阿數瑟”文化內容及統一宣傳口號用語闡述一點拙見。
(一)從“阿數瑟”的歷史傳說來說一共可以分為三類:
1.牛鬼蛇神之說
2.氏族部落戰爭之說
3.古代勞動人民圍火塘休閑之說
(二)“阿數瑟”的發源地
從歷史傳說和近些年來研究人員對考古、文獻等研究來看,鎮康縣勐捧鎮是鎮康“阿數瑟”的發源地。老一輩人經常講的故事就是“諸葛亮擒縱彝帥孟獲”之說:諸葛亮大軍為了慶祝戰爭勝利,舉行聯歡儀式,諸葛亮再次展示軍威,率領蜀軍將士圍火舞刀,邊唱邊跳以此祝賀勝利,以后彝族人每逢喜慶之日,就舉行打歌活動。
(一)地域文化融合
“阿數瑟”文化是2000多年前,隨著中原傳統文化、邊疆少數民族文化、邊境多元文化匯聚而成的一種多元的、融合的、復合型文化。
(二)民族文化融合
臨滄一共有23種少數民族,有11種世居民族。有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傈僳族,回族,苗族,德昂族,景頗族。他們的先民分別可以追溯到周秦以來的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1)。在這么多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發展成為今天鎮康特有的“阿數瑟”文化。
(三)茶馬古道、古絲綢之路的發揚
“阿數瑟”文化,通過茶馬古道和古代絲綢之路,加強了與周邊文化的交流,使阿數瑟文化走出了國門,走向東南亞走向全世界。滇西南茶馬古道:佤、傣、德昂等民族與中原、邊疆地區不斷貿易往來自古以來是“阿數瑟”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證;南方絲綢之路:“阿數瑟” 是這條路上從古至今的文化符號,形成了開放性的文化體系;茶馬古道和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通道,更是一條文化大道,精神大道。
(一)“阿數瑟”所包含的類型
1.歌:栽秧歌、蛇脫殼歌、舂粑粑歌、趕擺歌等舞—德昂族舞、傈僳族舞、彝族舞、佤族舞等;
2.樂:三弦、笛子、蘆笙、響蔑、木葉、嗩吶等;
3.言(語言):漢語、彝語、傈僳、苗語、德昂語等;
4.族群:境內內各種少數民族和境外各族,例如果敢華人、果敢華裔等。
(二)“阿數瑟”所包含的文化元素
1.樂器元素:三弦、笛子、蘆笙、響蔑、木葉、嗩吶等;
2.圖騰元素:牛(苗族)、牛(佤族)、金孔雀(傣族)、三弦琴(布朗族)、太陽及青龍(德昂族)等;
3.色彩元素:藍、黑、紅、黃、白(苗族)、黑色為質、紅色為飾(佤族)、黑色為基調搭配、五彩色(傣族)等。
(三)“阿數瑟”文化的表現形式
1.打歌有“露天打歌”、“對臺打歌”等;
2.作對子有“鎮康好在咯消說,和哩和氣鎮康人”等;
3.舞蹈有圈圈舞、篝火舞等;
4.阿數瑟表演時間,除了固定的結婚喜慶、進新房慶典、收壽木、節日、莊稼豐收歡慶等,無固定時間可以隨心所欲,只要地點和人合適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
(一)阿數瑟塑造時代精神與民族的精神豐碑 “開放、包容、共享”。
1.開放:干百年來,中緬邊民共同弘揚傳承著“阿數瑟”文化,作為一種民間民俗文化,可以包容包含鎮康各民族文化,各民族也高度認可,群眾參與度高,能把更多的人聚集起來,讓人們共同感受喜慶場面,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增進感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
2.包容:阿數瑟不僅是鎮康境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習俗,也是臺灣同胞中的鎮康籍人、緬甸果敢華人泰國清邁塘窩華人共同的一種文藝形式,是共同的民間習俗。很多鎮康籍華人華僑雖然身居海外,但永恒不變的就是“阿數瑟”情緣。
3.共享:阿數瑟唱詞、唱調、舞蹈套路多種多樣,它源于現實生活,用最直白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了人們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男女皆宜,老少都唱”的民間演唱藝術被稱為“飄蕩在茶馬古道上的天籟之音”,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較高的親和力。
(二)“阿數瑟”的本質是歌唱美好生活“心存善意的回歸本真、孝賢感恩的回歸田園、和諧團結的回歸自然”,阿數瑟濃縮的是民族文化精髓,阿數瑟展現的是民族文化自信。
(三)“阿數瑟”的品牌定位:“阿數瑟之鄉”、“千古傳唱阿數瑟”、“中緬山水天籟音”。
(四)“阿數瑟”的宣傳口號:“阿數瑟是世界的歌回家的路”、“阿數瑟飄過的地方都是家鄉”“阿數瑟是飄蕩在茶馬古道上的天籟之音”、“阿數瑟是唱響田園生態自在共享的美好生活”。(五)“阿數瑟”千年傳唱中標志性歌曲有: 《三擔白米三擔糠》、《月亮粑粑月亮塊》、《大箐芭蕉小箐林》、《阿妹阿妹跟我克》、《地嚕?!屝哼鲞鏊返取?/p>
“阿數瑟”是什么?
“阿數瑟”是一種歌舞藝術、是一種民族(邊城)文化會、是一種記錄歷史和生活史詩、是談今論古唱天唱地唱金木水火土、是養人育人教誨孝賢誠義禮智信。
1.“阿”意為迎合,偏袒,故意使自己的言語或舉動適合別人的心意;偏向一方,袒護一方;
2.“數”數目,幾;幾個;
3.“瑟”古老的漢族彈弦樂器,弦樂器?!鞍瞪币鉃閿等讼嗷ミ汉龋ù舐暫敖校?,在數種樂器共同奏樂聲中翩翩起舞、歌舞升平。阿數瑟習稱“打歌”。歌中經常這樣唱道“三弦彈起阿數瑟、蘆笙吹起羅西瑟!”、“阿數瑟是瞧著,羅西瑟是甩著!”。
總之,鎮康阿數瑟綿延千年一直到如今生生不息,主要是我們的祖祖輩輩承繼傳統文化一代一代人賦予它更新的時代的內涵和使命所以今天唱著鎮康千年阿數瑟是我們作為鎮康人的驕傲,所以我們要有一份義務和責任將阿數瑟的血脈不斷的傳承下去。
注釋:
①《臨滄地區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