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文 魯迅美術學院
我國出土的眾多文物可以印證,中國人使用漆器至少已經有七千年之久。換言之,中國人在傳統意義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誕生之前,便已經開始大量使用天然漆,所以,中國人對于漆的應用與審美要遠遠早于同時間分布于世界的其他民族。而中國現代漆畫的發展則萌芽于20世紀,到了21世紀的今天,漆畫藝術已經儼然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瑰寶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正如上文所述,在很早的時候,我國便已經開始應用天然漆來創造藝術。但最開始,中國并沒有傳統漆畫的存在。古代中國人大多通過漆器的方式,將天然漆的藝術之美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漆器的實用性要遠高于藝術性,這樣的情況直到瓷器出現之后,漆器才開始被賦予審美的藝術性。歷史上漆的藝術美感真正開始于南北朝時期,那時陳設性器皿多選用漆器,而后又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漆器于宋朝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也正是在漆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漆畫的藝術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現在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漆畫,便是我國于湖北地區發現的《迎賓出行圖》。這幅漆畫不僅是我國最早的漆畫藝術品,同時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且保存最為完整的漆畫作品。由此可見,在很早的時候,中國人便嘗試以漆畫的形式將重大的歷史事件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人的眼前。
不同于中國古代漆畫所展現的藝術形式,我國現代漆畫萌芽于20世紀30年代,而成型則于50年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李芝卿、沈富文為首的藝術大師,對現代中國漆畫的啟蒙以及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以至于,在中國現代漆畫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這些大師對后世漆畫創作者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國漆畫發展到今天,實際已經歷經了數千年的滄海桑田,漆畫的藝術發展也迎來了新的世紀。同哲學、文學的發展一樣,藝術的應用同樣也需要與時俱進。在漆畫技藝發展的今天,漆畫藝術不斷地得到了發展,但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處在對我國古代的漆畫技藝相對懵懂的狀態。這對漆畫技藝的應用與發展極為不利。
對此,在漆畫應用過程中,當代的漆畫創作者應注意傳承與保留古人留下來的傳統漆畫技藝。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留我國漆畫技藝的特色。當然,要讓漆畫藝術更好地應用及發展下去,僅保留傳統的技藝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不斷地嘗試吸收其他國家在漆畫技藝上好的成果,進而不斷完善我國的漆畫應用。
以越南漆畫為例,越南漆畫的名聲一直都響徹世界。而越南的漆畫技藝之所以會呈現如此強勁的勢頭,歸根結底還是在于越南漆畫自誕生之初便脫離了工藝美術品的發展渠道。因此,越南漆畫在畫風上總是能夠體現出藝術所獨有的創造性及可塑性。同時在整體效果上,越南漆畫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如越南漆畫家阮嘉智于20世紀創作的《鄉村》《花苑》等作品,在漆畫界獨具一番風格。這兩幅作品最大的特點在于更好地提升了主體物象,使畫面自身的深淺度變化顯得異常豐富,進而增強了整部作品的空間感,充分展現了漆畫創作的創造性。由此可見,漆畫的應用與發展,實際上應遵循取長補短的基本原則。這樣的基本原則,能夠使漆畫在此后的歲月中得以更好地應用與發展。
當然,除取長補短之外,漆畫于今日的應用與發展,同時也應該著重于對已有漆畫技藝的精進。因為,對于每位漆畫家來說,漆畫不僅擁有藝術性,而且也擁有極大的工藝性。因此,無論是在構圖還是在造型、色彩等方面,漆畫技藝若想要得到更好地應用與發展,則需要新一代的漆畫傳承人不斷加深對已有技藝的摸索與探究。這對于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漆畫技藝來說,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同時,也能極大地避免漆畫技藝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局之中。
漆畫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傳承千年之久的產物,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而就中國現代漆畫的應用與發展來說,未來是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因此,中國漆畫應該不斷地取長補短,不斷地精進,讓每位漆畫作家都迸發出思想的火花,繼而將中國漆畫推向全世界。